方凤
翠微楼对竹会饮 翠微楼,即翠微亭,在今安徽宣城市。 竹会,是古代一种饮酒聚会的雅称,多在竹林间举行。 译文:翠微楼上对着竹林饮酒畅怀, 缥缈飞楼修竹里,珠帘半卷清风起。 月明十二画栏空,美人遥隔湘江水。 夜深吹彻玉参差,引到丹山彩凤仪。还倚仙翁九节杖,翠云深处望安期。 楚调歌残仍击节,檐外纷纷落苍雪。 楼头醉卧笑元龙,一片岁寒心似铁。 注释:翠微楼,即翠微亭,在今安徽宣城市。 竹会
【注释】 仙华:指神仙之花。《拾遗记》卷六:“太上道君乃召赤松子,令食柏叶,寿千岁。……赤松子曰:‘臣有仙药,不欲与人。’”《洞天福地记》卷四:“东华玉阙西华金阙,中为神霄宫。” 轩后、神娥:指轩辕氏。轩辕氏,黄帝的别号,传说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苍剑:指轩辕宝剑。 攀髯(pán rén):形容极想攀登而上。失梦:指失魂落魄。遗蜕(tuì):指遗骸。凌歊(líng xī):指凌驾。 碧堕(bó
三洞 天光一道烛扉内,知此明罅从何穿。 霤深壁峭不可往,安得插羽如飞鸢。 嗟余兹游尚牵俗,身所骤历辞难宣。 但思乞水学坡老,洗眼看字消馀年。 注释: - 三洞:指的是道教中的“三清”。 - 天光一道烛扉内:天光照射在门户上,形成一条明亮的光线。 - 知此明罅从何穿:知道这个光亮的裂缝从哪里穿透而来。 - 霤深壁峭不可往:水流深入,墙壁陡峭,无法继续前进。 - 安得插羽如飞鸢
与皋羽子善游宝掌山 宝掌一山何胜绝,老龙千载事已别。 巉岩怪石峭森列,矫首三洞蹇奇崛。 不知何年风雷烈,凿开混沌此瞥裂。 高洞攀缘与天接,栖鹘所巢势嵽嵲。 隙泉漏滴清且澈,薜萝为衣俨陈设。 中之洞兮巧融结,四达坦明如我闼。 低山一洞尤寒泬,铿然谷应合音节。 共爱孤蝉远林咽,又疑帝子笙歌彻。 乘风便觉神飞越,落景徘徊就僧榻。 好向天风更搜抉,相期夜半踏明月。 注释: 与皋羽子善游宝掌山 宝掌山
【注释】 越东佳气郁巃嵷,捉鼻馨名久识公。越:指浙江省绍兴市。东佳气:这里比喻张叔元镇帅的名声如东山之佳气,有才华。抓鼻馨名:形容张叔元镇帅的名声好到让人忍不住要抓鼻子闻香味。久识公:长时间了解张叔元镇帅。 结发蚤看翔艺苑,濡毫频见属诗筒。早:很早。翔艺苑:在洛阳的太学。濡毫:沾着笔。属诗筒:给张叔元写了很多诗。 弃书忽学万人敌,秉钺尤夸一世雄。弃书:抛弃书本。万人敌:指能战胜很多人的军队。秉钺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题郑氏义门 —— 题写在郑氏义门上的诗。 人爱渭水清,毕竟河流浑 —— 人们都喜爱渭水的清澈,但最终却看到河流的浑浊。 不知黄虞世,何处觅旌门 —— 不知道黄帝、尧帝的时代,到哪里去寻找那旌门呢? 旌门纵百世,岂能外彝伦 —— 即使旌门流传百世,难道能脱离伦理规范吗? 只因风气漓,遂表为义民 —— 只是因为风气变得污浊了,才表彰他们为义民。 麟溪有寒泉,西流类拖绅
【解析】 此为一首游华山的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前两联写游山所见;后两联写游山所感。前两联写游山所见,后两联写游山所感。 第一联“仙华矗万仞,我乃庐其东”,写游人站在山巅俯瞰,只见山峰耸立,直入云天,诗人站在山顶,放眼远望,只见群峰叠翠,气势磅礴。“仙华”是华山的别称,“矗”是高耸的意思,用来形容山的高峻、陡峭。“我乃庐其东”意思是诗人站在山头,眺望四周,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如海潮般汹涌澎湃。“庐”
三洞 金华北山三洞天,垂髫欲往今华颠。春风吹衣雨洗屐,瘦筇忽拄苍山烟。 山高地平走幽涧,根络石上森楠楩。步从飞桥瞰石洞,崖色阅世知几年。 风痕雾迹化异物,龙首昂左尾右旋。就中暗穴如蟆颐,急水泻碧鸣娲弦。 溯流束炬照徒涉,肩背擦石行拳挛。水穷路夷内景得,以炬交烛穷幽玄。 细纹蹙波涌浪接,皓彩凝雪飞霜鲜。大为狮子虎犀象,琐碎亦复蜂屯然。 蜿蜒双蟠角尾具,一一玉爪拿苍坚。穹龟负甲色深墨,长蛇白质相萦缠
三洞 自余神怪不可极,似凿非凿镌非镌。 出登山腰叩中洞,外视石井闻潺潺。 入深踏险思缒绠,长竿揭炬后且先。 水帘可俯心为悼,到此十九归言遄。 嗜奇不惮历磊砢,足以目故差轻便。 翻身却望水帘处,银河天落悬吾前。 常情疑复下百尺,积水定作神龙渊。 石干径辟却易进,玉笋拔地修而圆。 宜为渊处乃为屋,亦或摩藓题新篇。 同游怪我久未出,笑谓岂欲井底眠。 林幽风起日已晚,犹睨高洞山之巅。 薪蒸可买樵我导
重阳节的阳光照在“得”这个字上 浮生聚灰尘轻,流景飞羽疾。 故人已新阡,旧雨又今日。 不惜酒饮狂,且须诗缚律。 一笑复掀髯,天地何终毕。 译文: 在这美好的重阳节里,太阳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我独自一人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周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清新的空气,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然而,当我抬头望去,却看到了一条新的小路,那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