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庸
这首诗描述了陈至恭病中的情况,以及他对孝道的坚持和对健康的渴望。 首句“圣贤著经史,所重在五伦”,表达了圣贤重视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重要性。五伦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第二句“五伦不废弛,斯可能为人”,强调保持五伦的重要性,否则就无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对前一句的总结,也是整首诗的主题之一。 第三句“羡君笃于孝,日夕惟奉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至感堂》。诗中通过描写人心和天地,以及人与天地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诗句释义: - 人心上方寸:人的心就像方寸之地,比喻人的心很小。 - 万事属所司:所有的事务都是由人所管理的。 - 乃于百年间,至感谁能思:在这漫长的人生中,能让人思考到“至感”的人是谁呢? - 多君紫阳后,有堂扁其辞:你(他)在紫阳之后
梦云卷:梦到云朵像白云一样飘来荡去。 白云如白衣,入我思亲梦:梦中的白云就像白色的绸缎一样,飘入了我的思念亲人的梦境里。 长洲之锡峰:长洲是地名,锡峰是山名,这里代指家乡的山峰。 不待天风送:不需要等待风吹过来,就自然飘荡到了我的梦中。 悠扬向高堂,恍惚椿萱傍:在梦中飘摇着向着高堂的方向飞翔,恍若看到了父母的身旁。 斯须变五色:片刻间变换成了五颜六色。 又若斑斓裳:又像五彩斑斓的衣服。
五杂组,霞映波。往复还,织锦梭。 不获已,戍交河。 五杂组二首其二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战士在边塞的壮丽景象和艰苦生活。通过对霞光、波纹、织梭等元素的描述,诗人展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坚守岗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战士们深深的敬意与关爱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感情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诗句注释与赏析 - 五杂组:古代的一种兵器,此处代指战士或士兵。 - 霞映波
诗句逐句解释及翻译 1. “题丘以望赠李户侯三香图”: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这里的“题丘”可能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点或物体上题写诗句,而“赠李户侯三香图”则可能是在赠送一幅描绘了三位仙女(李户侯、三香)的画作给李家的人。 2. “盈盈洛水仙”:形容洛水上漂浮着美丽的仙影,充满了诗意。 3. “凌波送微步”:这里用“凌波”来形容洛水波光粼粼的景象
【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妇女生活。 五月南风凉:指夏季的南方,天气凉爽宜人。 十月西风寒:指冬季的西部,天气寒冷。 发杨子:指从江南到长江以北的扬子江地区。 楚尾吴头:泛指南方和北方。 潇湘洞庭:泛指南方的潇水、湘水及洞庭湖一带。 良人:古时对丈夫的称呼。 重利轻风波:指只注重金钱利益而轻视家庭风波。 灯花:灯芯上结的花,古人认为喜事来临的标志。 【译文】 五月的南风吹来
注释: 高斋掩芳树,霏霏雨崇朝。 高高的斋室掩映着芳美的树木,霏霏的细雨笼罩了清晨。 凉阴度虚幌,嫩绿生柔条。 凉爽的阴凉透过窗户,嫩绿的草木生长得柔美而繁茂。 方以物情畅,况乃尘虑消。 正由于万物之情舒畅愉悦,何况尘世烦忧已经消散。 景仰千载前,令人想风飙。 仰望千年之前,让人想起狂风大作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陌上桑》的节选,全诗共有五章。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罗敷采桑女,何曾施粉脂。 罗敷是一个在田间劳作的采桑女,她并不需要使用化妆品来装饰自己。 四月蚕事忙,所重在茧丝。 春天四月,正是养蚕的季节,所以罗敷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蚕茧,准备缫丝。 置酒登高台,君王偶来窥。 为了庆祝蚕事的丰收,罗敷在家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邀请了君王前来品尝美食。 昔自□首笄,曾歌摽梅诗
大堤曲 汉水绕大堤,襄阳古城郭。 青楼多美妓,纤手调弦索。 暖雾散香尘,春风动帘箔。 安得多情人,寻常共游乐。 译文: 汉江之水环绕着大堤,古老的襄阳城就坐落在城墙之内。 在那些美丽的阁楼中,有许多美人,她们的手轻柔地拨动着弦索。 温暖的雾气消散了尘埃,春风轻轻吹动着帘子和窗格。 有太多的人渴望得到她的爱,因此常常一起游玩、娱乐。 赏析: 这首诗以汉水和襄阳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城市景象
止轩为人所赋 躁进莫若止,知止即知足。 食味止适口,玩色止阅目。 小隐止茅舍,粗暖止布服。 言止罔造次,行止谢欺覆。 心常以止乐,分不以止辱。 止健大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