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憙
诗句原文: 清歌对酒。问两宋词人,最谁低首。风骚宗主第一是,清真不朽。梅溪骖靳群空矣,比李杜、白云石帚。东坡赤壁,稼轩北固,唾壶碎否。 译文: 我对着清酒歌唱,询问两位宋代的词人中,谁能够位居第一?其中,苏轼的才华被誉为“风骚宗主”,他的诗词作品堪称经典,无人能及。他的词作风格多样,与杜甫和李白的诗相比也不遑多让。此外,苏轼在赤壁和北固亭的诗作也广受赞誉,令人赞叹不已。 关键词解释:
【译文】 尧舜的盛世,道光的年华,十八年,二月卯日,春分节气,正月初八花朝。 美好的时间,揽揆嘉名诏,伯仲间偏小。 【注释】 “石莲”是诗人自号,“七十七”是他作诗的数目。 “尧舜世”:指唐尧、虞舜之世,即太平盛世;“道光时”,指清朝道光年间;“十八年”,指作者生年的年数;“二月卯”:按农历纪年法,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春分节”,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3月20日左右;“花朝”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稼轩的《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以下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第一段 - 注释:记,回忆。梅岭,地名,在今广东。戏鼓桃,游戏娱乐。柳江,指柳江县,在今广西。度龀髫,度过童年时光。大河嵩岳,即黄河、太行山等险峻之地,也暗指中原大地。承恩泽,接受皇帝的恩惠。移畿辅,迁居至京畿地区。路近云霄,道路畅通,接近皇宫。 - 译文:回想我年轻时,在梅岭游玩,击鼓弹桃,度过美好的童年
【注释】 端正好:曲牌名。 柳下:词中指作者自己。 专心:专一、专注。 科名:科举考试中的功名。 连镳(biāo):并列前行。这里指同朝为官。 【赏析】 《正宫·端正好》原是元代大曲,共三段,每段四句,每句七字,全曲共一百零八字,分作三段。这是第一段。这首小令,写柳下老人专心祭祀枣糕,并以此自寿。“柳下”两句,写其专心祭祀枣糕,并以此自寿。柳下老人以诚心祭祀,枣糕便化为甘露,染红了他的宫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咏物词,写的是石莲七十七朵的自寿词。下面是诗词原文: 正宫端正好 春闱独愧泥金报。空惹人七次牢骚。永使我落孙山,文憎命,长辞号舍,焚砚学君苗。 注释: 1. 春闱:春季科举考试。 2. 泥金报:指科举考试的录取通知书。 3. 七次:这里指连续七次科举考试没有中举。 4. 文憎命:指不喜欢科举考试。 5. 长辞号舍:长期离开考场。 6. 焚砚:烧毁砚台。 赏析:
【注释】 端正好:正宫端正好。 登仕版:指进入仕途。 冬官雅操:冬官,掌管建筑的官员。雅操,高雅的操守。 屯田韵号:屯田,管理农田、土地的官职。韵号,音律的名称。 鼎湖:即鼎湖仙去,传说中黄帝的陵墓。 遏密箫韶:停止音乐歌舞。 燕郊:这里指京城之外的地方。 神路:指通往神灵的道路。 六年照料:指六年来一直照管着某事或某人。 柳湖:即西湖。 【赏析】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是一首自度曲兼小令
泥污胭脂湿。何须花前留憾,无香可袭。艳李秾桃总粗俗,风色几番偷入。 渐弹满、猩红点汁。昔在西川狂颠甚,纳沉香、妃子清呼吸。 凭画手,为收拾。徐熙衰去逢春及。看案头婆娑老子,来年九十。 匀粉调朱闲挥洒,幻出琼枝烟浥,乞得轻阴勤护惜。 免雨中凄怆成悲泣。陈思谱,当篇什。 注释: 1. 泥污胭脂湿:泥泞的地面使得胭脂都沾上了泥土。 2. 何须花前留憾,无香可袭:没有必要在花前留下遗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这是基础。对于诗词语句中的重点词句,要能够一一把握。同时还需要把握全诗的主题。此诗前两句写景:山色比茜草还要鲜绿,溪光比罗网还明净。接着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最后两句是说:富春江上画船经过时,记得那窗里弹琴的女子唱着什么歌吗? 【答案】 诗句释义:轻淡的山色胜过了茜草,碧绿的水光好似罗列的网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张文襄的《龙树院召客七札册》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句诗的逐句释义: 万柳堂空,寺余夕照,益都胜迹难掩。提倡诗骚,主持风雅,滂喜抱冰领管。招邀古寺,交舞处槐龙翠满。楼好翰山,簃偏近水,群仙萧散。于今蔓草颓垣晚。 译文: 万柳堂空荡,夕阳映照在寺庙上,益都的胜迹难以掩盖。他提倡诗骚之学,主持风雅之事,喜欢抱着冰管指挥。他在古寺中招请宾客,交舞之处槐树成荫,龙树院的绿意盎然。楼台好
诗句释义: - 水调歌头·欧阳润生八十寿,用稼轩倾韩南涧尚书韵:这是一首以《水调歌头》为词牌创作的祝寿词。 - 送别滕王阁,忽已七年秋:描述在滕王阁送别朋友,时间已经过去七年了。 - 许我东绢一匹,放笔托韦侯:允许我赠给你一匹东绢,让我把笔交给你,表示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 那已烽烟澒洞,竟尔沧桑换世,顿冷昔时游:那已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时代,竟然经历了沧桑巨变,使往日的欢乐变得冷漠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