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憙
石莲:这里是指作者自己的名字。石莲七十七,是说自己年已七十有七了。 自寿词:即自己的诗篇,以词名之。 正宫端正好(调见《中吕·喜春来》),曲牌名。此为单调。句末三字用韵。 ■忽开海岛。幕忽危燕雀,蓦地听蒙尘耗。麻鞋行在路迢迢,这句是说忽然之间,如同进入了海岛,突然听到危险的消息,行走在遥远的路上。 有似失群鸟。望秦关一时怎到,觐天颜,恩莫报。抛江鱼味好,这两句是说自己好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鸟儿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漕运河道通,五天期限,离开章江,两水滔滔。会城正在涉欧西教场。 笙歌酒醴娱来使,议抵罚赔结外交。又是萍江闹哄。 直动了兵联四省,方落得凯奏金铙。 注释:石莲: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七十七:指苏轼七十四岁。正宫端正好:指《端正好·上元令》一曲。漕运河道通:指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参知政事、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昭文院大学士,负责管理全国的水利交通事务
【注释】 石莲:指佛教中莲花。七十七自寿:七十七岁。自寿,给自己祝福长寿。正宫端正好:正宫调。 鼓儿词,贾凫西,道情歌,郑板桥。旁人莫把痴顽笑:旁人不要嘲笑我,要理解我的处境,不要以为我是在胡闹。 快无祢鼓挝千杖,清少牙琴按七条。权当作歌合啸:快意的没有弹击一千根杖,清雅的不用弹拨七根弦。权,暂且,暂且。作,当作。权当,姑且地。歌合啸,唱和着呼啸。 博得个心闲梦稳:获得一个心情宁静
【注释】 石莲:人名,此处泛指作者。正宫端正好:曲牌名。 因之迁调:因此被提升官位。迁调,升迁。任以领袖,使继欧(欧公)包:任命他担任首领或主管。欧公,即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继欧包,接替欧阳修主持政务。一重轻严如斧钺:双重压力像斧头和利剑一样严峻。一重、二重,指两种不同的压力。 阳世阴曹:阳间阴间,这里泛指官场上的各种势力。阳世阴曹,比喻官场的黑白两面。 一重轻严如斧钺、一出入判决秋毫
【注释】 石莲:指宋代名臣文天样。七十七自寿:指文天祥七十七岁生日,他以“岁”字为诗题,自号“石莲”。端正好:曲牌名。佐邮传:指文天祥被贬官后出任地方官。过一年,抚河南,悲两朝:指文天祥在南方任职的第二年就因忧愤而病逝。两朝:南宋与元朝。从旧地迁才乐:文天祥在任福建安抚使时因反对元朝统治,遭元兵攻击,被迫离开福州南下至广东潮州、江西吉安等地,但始终不忘故土,对宋朝忠心耿耿。重看竹马儿童老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议和成赔偿最要。搜索盈余,增加税繇。白下开藩,又返三山棹。 罗掘成空,桑孔为劳。粥无米妇难巧。 【注释】 端正好:曲牌名,是中吕宫调名。 石莲: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岳夫人。 正宫:古代宫调之一,即宫调的正格。 “议和成赔偿”句:意谓宋金双方达成和议后,金方要求宋朝付出巨额赔款。 搜索:指搜括。 增加:指扩大。 “白下开藩”句:意谓在南京(古称白下
【注释】 石莲:指石延年。七十七自寿词:即《七十七自寿诗》,为石延年自题的七律诗。正宫端正好:正宫,唐时宫调名之一,本调二十八字,四言一句。端正,谓韵律整齐,音调和谐。 堂萱(xuān)老:比喻自己老了。萱草,又叫“忘忧草”,传说中能使人忘记忧愁。堂萱,泛指家庭。 陈封章:封章,指封印、封存之意;陈封,指陈设、陈设之意。此处指辞去官职、退隐林下的意思。 庭椿耄(mào):椿树,长寿之树
【注释】 石莲七十七:指苏轼的字子由,字文叔。 正宫端正好:是《端正好·自寿》一词的曲牌名。 惊心的鲸奔龙跳:意谓大江汹涌如惊心动魄的鲸鱼腾跃,龙在云中跳跃,形容水势之大。 金堤走扫:意谓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冲刷着金堤。 兴工:指筑堤。 百万赈饥:意谓救济百姓数百万口。 拯此鸿嗷:意谓解救这亿万百姓。 人牵茭(jiǎo):意谓百姓扶老携幼,牵牛挽车,来求苏辙救灾。 粟空廒(áo):意谓粮食被水淹了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是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以“七十七”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晚年生活状况的无奈和自嘲。 译文: 我像石头莲一样坚强自立,七十一岁了还要自寿。又三年,我转任督漕官,早晨要牵挽船只,晚上要叫嚣喧闹。我受尽挑剔,费尽心思,才能勉强应付。 现在让我妻子入天庾,精米与糙米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状况的无奈和自嘲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都统署,天津新撤须探讨。又调我京畿镇剿。光阴两月圣恩叨。 注释:《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忠诚于职守、勤勉工作精神的诗词。"都统署"是指都统署(即清朝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驻地)的所在地;"天津新撤须探讨" 表示天津地区在最近被撤销了;"又调我京畿镇剿" 说明作者被调往京城附近进行镇压;"光阴两月圣恩叨" 则表达了作者对皇帝赏赐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