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开海岛。幕忽危燕雀,蓦地听蒙尘耗。麻鞋行在路迢迢。
有似失群鸟。望秦关一时怎到。觐天颜,恩莫报。抛江鱼味好。
听闽猿清叫。命去掌提刑稿。

石莲:这里是指作者自己的名字。石莲七十七,是说自己年已七十有七了。

自寿词:即自己的诗篇,以词名之。

正宫端正好(调见《中吕·喜春来》),曲牌名。此为单调。句末三字用韵。

■忽开海岛。幕忽危燕雀,蓦地听蒙尘耗。麻鞋行在路迢迢,这句是说忽然之间,如同进入了海岛,突然听到危险的消息,行走在遥远的路上。

有似失群鸟。望秦关一时怎到,觐天颜,恩莫报。抛江鱼味好,这两句是说自己好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鸟儿,望着辽阔的秦关一时难以到达;又像是要觐见皇上的人,却没有得到恩赐。

听闽猿清叫,命去掌提刑稿,这里的“闽”,指福建地区。“猿清叫”中的“清”,“音节清亮而高亢”,形容猿声嘹亮;“叫”,指啼叫、叫声。“命去掌提刑稿”,意为被派去掌管刑法。这两句是说听到了福建地区的猿猴叫声,命令我前去掌管刑法。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统二年(1334)正月,当时作者已经77岁高龄。词人在此年的正月十五日,在泉州开元寺大悲阁举行水陆法会期间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题为“正宫端正好”。这是一首自寿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佛法的信仰。

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直接点明了题目,表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随后,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他感叹自己忽然之间如同进入了海岛,突然听到危险的消息,行走在遥远的路上;仿佛一只失群的鸟儿,望着辽阔的秦关一时难以到达;又像是要觐见皇上的人,却没有得到恩赐。这些句子都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下阕接着描述了词人的生活状况。“听闽猿清叫,命去掌提刑稿”,这两句描绘了词人听到福建地区的猿猴叫声,命令他去掌管刑法的情景。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于责任的承担。

整首词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词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它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