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憙
这首诗是苏轼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秋残冬至》。下面逐句解释: 水调歌头 秋残冬至,与凫老同寄沽上,抚时对景,偶成此阕 注释:水调歌头的词牌名,秋残冬至表示季节已进入秋天和冬季的交界。与凫老同寄沽上表示作者将自己与一只名叫“凫老”的老鹅一同寄居在沽上的某个地方。抚时对景,偶成此阕表示作者在抚今对景之际,偶然写成了此首词。 萍老枯根在,风约小池塘。 注释: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叹扬州繁华盛衰的词作。上阕写扬州繁华之盛,下阕写繁华落尽后的萧条。全词借咏扬州而感慨人生,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认识和感叹。 一萼红 其二 叔问再叠前韵见示,又赋 惜光阴。 已残年炳烛,辞老欲抽簪。 豪纵都非,繁华梦觉,前事雨散星沈。 古人苦扬州闭置,随饮啄来去让春禽。 海国潮荒,武陵源幻,难冀身临。 姑且与君排遣歇,连番打叠,彭泽归心。 子美亭高,云林石瘦
【赏析】 《满江红·寄怀小帆表弟》,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此词是寄怀念弟弟的,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心情。上片写弟弟行踪不定,如浮云片。下片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弟弟能够早日归来,与自己团聚,过上平静的生活。全词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深深思念之情。 【注释】 1. 寄怀小帆表弟:寄托思念小帆的弟弟。 2. 时在涞水:当时正在涞水(今河北省涞水县)一带。 3. 天际轻阴
【注释】 上龈牙脱,仅存一枚,独力支唇,闷而有作:意思是说,自己的牙齿已经掉落了一部分,只剩下一颗牙齿,只能用它来支撑着嘴唇,感到郁闷而有所感怀。 都呼朋引类,独伊人,情深尚坚牢:意思是说,我独自邀请朋友一起饮酒作乐,只有她一个人对我情深意重,感情深厚而坚固牢不可破。 似霜高木落,观撑一柱,山峙单椒:意思是说,就像秋天的树木在寒风中凋零,山峰耸立着,如同一朵红辣椒。 想见灵岩钟乳,滴久宛垂条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意境,评价诗歌的风格,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理解其意思,把握其情感,在此基础上作答。 本诗为一首七言绝句,首二句写七夕节时的情景;三、四句写作者和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之情;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万红友凤砚为主题。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人住红螺村,到海王购得,凤纹宝砚。 注释:诗人居住在美丽的红螺村,偶然间在海王那里得到了一只带有凤凰纹饰的珍贵砚台。 2. 是红友当年,填词染翰。 注释:这里提到“红友”可能是指文人骚客,他们曾经填词作诗,使用这个砚台来书写文章。 3. 重付竹君学士,与词伯经师周旋惯。 注释
这首诗是挽张百熙联。张百熙,字孝先,号燕生,晚清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他曾任翰林学士、内阁学士、国史馆副总裁等职,深受光绪帝信任。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天谴慰耆臣,病榻衔恩,永矢来生酬雨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他认为张百熙是值得尊敬的长者,他的去世令人感到悲痛,但他的品德和学识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因此,他决心在来生中报答张百熙的恩情。 2.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 正宫端正好 - 石莲七十七:指的是自己,用“石莲”来代称自己。陆游在晚年时自号为“石莲居士”。 - 自寿词:即自我咏赞之词,这里指诗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 - 端正好:这是曲牌名,用于定调,表明接下来要唱的是一首端正的歌曲。 退院僧,瘦骨支,旧宫人,白发飘 - 退院僧:这里的“退院僧”是指已经退隐的僧人,与世俗的生活隔绝。
诗句释义: 1.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这是一首诗歌,题目是“石莲七十七自寿词”,属于《新刊大字校正全像华夷传教画像道书》中的内容。诗中以石莲(即观音菩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七十一岁的自赞之辞。 2. 安期枣莫寻,方朔桃难找: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找到安期枣和方朔桃(一种传说中的仙果),是非常困难的。这里可能暗含了对于寻找长寿或幸福生活的隐喻。 3. 算八旬仅有三年少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襁负逃。城头头白乌飞噪。 注释:忽然之间传来渔阳的战鼓声,整个神京都为之震动;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匆匆逃离。城头上,一只老乌鸦在空中飞翔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幼安避辽东早。 注释:随着军队一起行动的蜗牛无法学会飞翔,迷失道路的燕子只能在树林中寻找筑巢的地方。苏轼在年轻时就已避开了辽东的险恶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