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搢珊
【注释】 云亭:在江苏无锡西郊,为太湖游览胜地。灯市:元宵前后,无锡有赏灯的风俗,故云“灯市”。竹枝词: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的一种民歌体诗,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景、咏史。钗钏:妇女头上饰物和腕上镯子等。老娘:对母亲或妻子的爱称。堤防:指防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元宵节灯市风光,劝人注意安全的竹枝词。 第一句“满头钗钏耀辉煌”,是说节日里,姑娘们头上插着花钗,腕上戴着镯子,光彩耀眼,十分好看
诗句原文: 云亭绰约丽人多,眉似双蛾髻似螺。更已阑时人已静,还来听唱忆秦娥。 译文: 美丽的云亭中,佳人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宛如画中走出的美人。她们的眉毛如双蛾一般娇俏,发髻则如同螺壳,精致而美丽。当夜色渐渐深沉,人们都已安静下来,她们还会来到灯市,聆听着那熟悉的《忆秦娥》曲调,仿佛回到了那个曾经美好的时光。 关键词解释: 1. 云亭:指一个美丽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园林或者是某个重要的文化场所。
【注释】:君山:即岳州城南的君山岛。芙蓉城:指岳阳。君山在岳阳市西,为洞庭湖中一岛屿。隈:山边或山脚。太古雪:传说中古代的白石,这里指湘江上游一带的岩石,由于水流侵蚀,露出白色。岷涛:岷江之波涛。岷江发源于青海省与四川省交界的岷山,东流至四川成都以下入长江。我登绝顶尚残醉:诗人登上岳阳楼时,已是傍晚时分,酒意未消。眼前惶惑不可记:诗人登楼远望,心绪纷乱,如梦如幻的感觉难以名状。 远送斜阳起暮寒
译文: 历代国号歌 盘古开辟鸿荒远,天地人三皇始。 有巢燧人起,伏羲造书契。 女娲与共工,无怀继神农。 轩辕后颛顼,相传至帝喾。 唐虞及夏商,周历八百载。 秦亡西东汉,三国鼎立分。 晋宋齐梁陈,与隋六朝代。 北魏齐周递,唐终为五季。 梁唐晋汉周,宋末辽金侔。 自元迄有明,一统归于清。 注释: 1. 盘古: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 2. 鸿荒:远古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 3. 三皇
君山望江 秋江秋日气佳哉,岷涛万里从西来。 狂风卷江如喷雪,洪波撼山如奔雷。 芦花荡里长鲸吼,八月潮信君知否? 译文: 秋天的江面上,秋高气爽,岷江之水从西边滚滚而来。 狂风席卷着江面,犹如雪花飞舞;洪波翻滚,如同惊雷滚动。 芦花荡中,巨鲸在怒吼;八月的潮信,你可知否? 一曲长江一点山,居然砥柱回狂澜。 译文: 长江之上,一曲高昂的歌声,宛如一点山峰,那砥柱山却能抵挡住狂澜的冲击。
【诗句释义】: 1. 云亭:即杭州西湖边的云亭,又名“湖心亭”,是一处赏景的胜地。灯市:古代的一种集市活动,多在元宵节前后举行。竹枝词:一种以诗歌形式描绘民间生活的民歌,多以男女情爱为主题。 2. 山湾村女:指的是生活在山村的女性。她们也来游灯市,但容貌平凡并不出众。 3. 不扬:这里指不美丽。暗自羞:指内心感到害羞。形容她们虽然来到热闹的灯市,却因为自己的容貌平凡而感到自卑和羞怯。 4.
诗句解析: 1. 云亭灯市竹枝词:这句描述了在云亭举办的灯市中,人们唱着《竹枝词》的场景。 2. 民和又喜值年丰:表达了人民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3. 一片春光锦绣中:形容春天的景象美丽如画。 4. 歌管楼台深巷月: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楼台、歌声与月光交相辉映。 5. 伶人高唱大江东:指伶人在表演时高昂地唱着《大江东去》。 译文: 在云亭的灯光下,人们唱着欢快的《竹枝词》,欢庆丰收的季节里
注释: 云亭灯市竹枝词:在云亭灯市上,卖竹枝词的。竹枝词:一种古体诗,形式类似词,但不用平仄声和韵脚。 时样衣裳巧样妆,及笄娇女意扬扬:穿着时髦的衣服,打扮得非常漂亮,年轻的女子显得得意洋洋。 有人尾后私相认,是否前村薄幸郎:有人在背后偷偷地相互认出对方是谁,这是否意味着他们曾经是一对恩爱的情侣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人们欢聚一堂,灯火辉煌的美丽景象
诗句翻译与赏析: - 诗句解读: - “春与高陛扬访陈鉴霖月下对饮”:春天时节,我拜访了陈鉴霖,在月光下畅饮。 - “君不见,团团明月海中生,丽天宛转开云程”:你看不到,月亮从海洋中升起,照亮天际,仿佛云彩都为之改变轨迹。 - “曾于昼时为日隐,每于中夜欺星明”:白天它被阳光掩盖,而到了夜晚却能欺星斗的光辉。 - “欲问圆缺是何故?素娥不语有别趣”:我想问为什么月亮会有圆有缺?嫦娥却不回答
注释翻译: 天气晴朗和煦风景新,多情女子故意迟疑徘徊。却总是从扇子底下频频回望,假装去灯楼看人却不露面。 赏析: 《云亭灯市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元宵节灯市的热闹景象。 首句“天气晴和景物新”描绘了节日的天气和景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多情游女故逡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对爱情的渴望。 “却从扇底频回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