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朋
【注释】 1. 早发新吴:早晨在新吴出发。新吴,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一带。 2. 行路柳枝弱:柳条柔弱,行路时随风摆动。 3. 池塘草色齐:池塘里的草色一样深绿。草色,指池边的草地。 4. 石萝人共远:石萝(即石莲)长在远处。石萝,即石莲花。 5. 洲蕊意兼迷:洲上的花蕊让人分不清真假。洲,水中小岛。 6. 宿雾笼城郭:清晨的雾气笼罩着城郭。 7. 春飔入鼓鼙:春风拂动鼓声,仿佛是进军的号角。飔
将晓 虚斋愁梦断,寂寞夜将阑。 树与高风乱,窗馀白月寒。 岁华还向晚,世事只长叹。 千古功名外,致身良独难。 注释: 1. 虚斋:空荡荡的书房。愁梦断:指愁绪在梦中消散。 2. 寂寞夜将阑:夜深了,感到十分寂寞。阑:尽。 3. 树与高风乱:树影与清风交织在一起。 4. 窗馀白月寒:窗外只有明亮的月光和树影。 5. 岁华还向晚:岁月已经晚了。 6. 世事只长叹:世间的事情只能长吁短叹。 7.
诗句释义: 1. 小轩含法界: - 这是对大梵院小轩的描述,意在表达这座小轩包含了整个宇宙的法理(法则、秩序)。这里的“法界”是佛教中常用的概念,指的是整个世界及其所有现象的法则和秩序。 2. 万物眼中齐: - 此句意味着通过小轩,可以观察到世间万物,如同它们都处于一个共同的视角下。这里的“齐”表示统一、平等。 3. 江拥龙沙起,天笼鹤岭低: - 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又要逐句解读字词。“八月十六夜对月”一句中,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事情;次句写中秋之夜的月色,用“惨”字写出了云物的暗淡无光;第三句中,“应勤八万仙”,运用夸张手法,以仙人之多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凄凉。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作者通过“种榆”与“飞镜”两物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之情。 【答案】 八月十六夜对月 中秋云物惨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报国寺藏经院小阁同师川驹父作二首”是这首诗的题目,其中“师川”“驹父”为作者自号。“徒倚只阿阁,周遭见此邦”,这两句是说诗人独自登上了报国寺的藏经阁,四周环顾,看到了这个国度。“莫乌翻古木,候雁造秋江”,“莫”即莫使的意思。“乌”指乌鸦。“乌”字双关,既指乌鸦,又指黑发,这里指乌鸦在树上鸣叫,使人想到自己头上的黑发已经斑白,岁月不饶人。这两句的意思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全诗如下: 坞中元巳日,小雨浥芳菲。 祓禊岁时共,招寻吾土非。 竹光迷野径,花气袭人衣。 赖有盈川遇,还同池上归。 注释: - 坞中元巳日:坞中,即山坞之中。元巳日,古代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春日,称为上已节。 - 小雨浥芳菲:小雨,指春天的细雨,浥,湿润、沾湿。芳菲,芳香美丽的东西。 - 祓禊岁时共:祓禊,一种古代的祭祀仪式
立秋日诸公过敝庐得秋字 是月季朱夏,今辰立素秋。 风生庭柏净,雨过井梧幽。 南想高鸿度,西看大火流。 数能文字集,如许岁时遒。 注释: 1. 是月:指的是这个时节,也就是立秋。 2. 季:指一年中的第四个季节,这里指秋天。 3. 朱夏:夏天的炎热。 4. 素秋:秋天的凉爽。 5. 风生庭柏净:风从庭院里的柏树吹来,使它们显得更加干净。 6. 雨过井梧幽:雨后,井边的梧桐树显得更加幽静。 7.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枕水凿疏棂,云扉夜不扃。 - 这句描述了夜晚的场景,诗人在水边凿开木窗,让水流过,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感觉。"云扉"指的是像云雾一样的门扉,象征着神秘和宁静。 - 滩声连地籁,林影乱天星。 - 描述了夜晚的自然环境,滩上的水流声与大地的自然声响相连,树林的影子与天上的星星相互交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面。 - 人净鱼频跃,秋高露欲零。 -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大梵寺前的所见所感,以月夜为背景。首联点出时间、地点;颔联写景,描绘了一个清冷孤寂的夜晚景象;颈联写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间万物短暂的感慨;尾联用典,表现了诗人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答案】 (1)《大梵经》:佛教经典之一,又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法界观》等,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2)支提:即“支提山”,古印度西北的一座大山,传说为释迦牟尼修行成道的地方。
报国寺藏经院小阁同师川驹父作二首 吾庐通古寺,宝藏此禅房。 薜荔封寒井,檀栾度短墙。 蝉声秋寂寂,山气夜苍苍。 却怪沙边雁,归飞有底忙。 译文: 我在报国寺的藏经院找到了一个小阁楼,这里收藏了所有的经典。 藤萝缠绕着寒凉的井口,檀香木制成的墙壁显得格外短小。 秋天的时候蝉声寂静,夜晚时分山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 我奇怪那些沙洲旁的大雁,为何总是匆忙地飞回巢中? 注释: 1. 吾庐通古寺: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