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翕
注释: 率题六章 其三 第三章劝修无上道 改缁素容转,体净得金兰。 从修无上道,常乐自然完。 拂拭明珠莹,光发遍界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答曹赞书》。全诗以“劝修”为题,劝人修学佛道,以达到“常乐自然完”的境界。 首句“改缁素容转”,意指改变世俗的容貌,转向修行之道。"缁素"原指僧尼的服装颜色,这里泛指世俗。"改缁素容转"就是改变世俗的外表,转向修行之道。 次句“体净得金兰
【注释】 无明:佛教认为,一切烦恼皆因“无明”而起。无作:佛家语,谓不作任何动作。无心:佛教语,指不存有分别心、执着心。若见无心处:如果看到无心之处。杨花:柳絮。沉: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路易十四的评论,表达了作者对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厌恶和不满,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感。全诗语言简练,寓意丰富,富有哲理性。 “行路易十五首 其十二”:路易十五(1638-1715)
【注释】 行:行走,指游历。路易:即路易十五,法国国王的称号。 无心真无事:无心,指不刻意追求名利;无事,指没有烦忧。 无为:道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做非分的事。无处所:没有固定的地方,指随遇而安。 无处:指无所作为或不刻意追求名位。 空:空虚、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借路易十五的言行,来讽刺当时一些达官显贵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首句“无心真无事”
【注释】 率题六章 其一 第一章叹伫归珠至今获,携明是今日,感应在明阳。想思深洞尽,企子实难当。朝忆生眷恋,夕望动心伤。若期灵树下,度脱不相忘。忍见孤憔悴,俱愿普趋蹡。双飞白日顶,出气紫云光。神龙左右梵,散花来芬芳。菲菲常乐境,蔼蔼升金堂。 【赏析】 《率题六章 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为一位修行者所写的赞颂之词。全诗八句,前四句写修行者修炼的场所和环境以及修行者的感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行路易五首其九》,全诗如下: ``` 人道行路难,我道行路易。 入山十二年,长伸两脚睡。 行路易,路易莫思量。 刹那心不二,终日是天堂。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人道行路难,我道行路易。 - 人道行路难:这是对人生道路充满困难的普遍看法或认识。 - 我道行路易: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道路的看法不同,认为人生的道路虽然困难,但只要坚持走下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行路难二十篇并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 - 注释:君(您)不见(没有看见过)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中“无上菩提”(最高境界或终极觉悟)的认识。菩提通常指的是智慧或觉悟,此处强调其亲近性。 第二句:四大五阴皆深奥 - 注释:四大(地、水、火、风)五阴(色、受、想、行、识) - 赏析
【解析】 本诗的关键词为“行路易”。 【答案】 译文: 须弥芥子父亲,芥子须弥爷爷。 山海平坦地,烧冰将煮茶。 行走在路易的道路上,路易真是寂寞。 内心中有着菩提树,世人都不曾觉察。赏析: 此诗以“行路易”作引子,用反问语气点题,表现了对路易十五的不满。首句“须弥芥子父”是说,须弥是佛教经典中的世界,芥子是微尘,而人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第二句“芥子须弥爷”,是说芥子虽然小,但能容纳须弥
【注释】 行路易:即行路易十五,法国国王(1638-1715)。“来去心永息”:指国王的权势和地位是虚幻的。“内外中间心总无”:指国王的言行不一。“石牛生象儿”:比喻表面文章,没有实际内容。 【赏析】 这首诗是讽刺路易十四的。 第一句:“有无来去心永息。”意思是说他的权势和地位是虚幻的,不是永恒的。 第二句话:“内外中间心总无。”意思是说他的言行不一,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也得不到他的大臣们的支持
【注释】路易:即路易十六,法国国王。行路:行走。应:当。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借佛家思想抒发自己对人世的看法与感慨。 第一句:“佛心与众生,是三终不移。”意为佛的心意永远不变;众生(指人)的本性也是永恒不渝的。“佛心”,佛的心。“众生”,一切生灵。 第二句:“虚空合真理,人我在无为。”意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自然规律,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运行着。“虚空”比喻宇宙,泛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注释】 菩提:佛家语,觉悟的意思。 无处所:指没有固定的地方或境界。 无分别:指不加以区别。 真如:真理的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路易十四之诗。诗以哲理的语言,把路易十四描绘成一位既聪明又善良的君主。诗人认为,路易是一个真正的明君,他深明大义,对善恶没有分别,因此他是一位真如。 首句“菩提无处所”,意谓“菩提”是无处可求的。这句诗表面上是讲菩提(觉悟)无法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