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
【注释】 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归田舍:回到乡间。 作四首:作者在诗中写了四首诗,这里仅举其二。 竹径柴扉掩寂寥:竹林小径旁的柴门,显得十分幽静。竹径、柴扉:都是隐逸生活的象征。 舍后薄田堪种秫(shù):家里只有很少的土地,只能种些高粱。秫,高粱。 门前流水喜通潮:门前流淌的河水,可以灌溉庄稼。 养麦苗:指春耕。 早起冯高望西北:清晨起床,站在高处远望西北。冯,登。
寄惠山鉴长老 太湖之阳九龙峰,金田蛰尔僧中龙。 山头云出野漠漠,石眼泉落声淙淙。 呵冰古砚写墨竹,扫雪幽轩看碧松。 别来两度岁年晚,祇见梅花信一封。 注释: 1. 太湖之阳九龙峰:太湖的南边是九龙峰,这里以“九龙峰”作为背景。 2. 金田蛰尔僧中龙:形容僧人在寺院中的杰出才能和地位,如同龙一般尊贵。 3. 山头云出野漠漠:描述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 4. 石眼泉落声淙淙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项中的关键提示语,如“一榻青苔”“五湖春水”等,理解诗意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我独自卧在一张青苔斑驳的床榻上面对白雪,想借酒消愁却找不到长须般的朋友,只好写诗遣怀。 注释:①一榻:一张卧榻。②雪:指雪景。③五湖:指太湖。④嘶:嘶哑,形容流水声。⑤遣:派遣。⑥觅:寻找。⑦短札:书信。⑧聊:姑且。⑨将
竹素斋 天人交敷,牺画马图。 文明九丘,科斗六经。 于昭日星,漆书汗青。 姬公宣尼,斯文缉熙。 为世范仪,百家之多。 继圣惟轲,如江如河。 竹兮素兮,文所寓兮。 开牖户兮,尔于其中。 朴斫磨砻,德业攸崇。 苟习其辞,舍己弗治。 虽多奚为,余言若兹。 亶弗尔欺,亦以自规。 注释: - 竹素斋:一种书房的名称,以竹子和素色纸张作为装饰。 - 天人交敷:天和人为的交织在一起。 - 牺画马图
宜山谣其三枯桑 枯桑枯桑,徒为我薪。 译文:枯黄的桑树啊,只能为我提供柴火。 注释:枯桑:指枯黄的桑树。我薪:用来烧火做饭。 煮石弗糜,曷以食人? 译文:煮石头都磨不烂,怎么能养活人呢? 注释:煮石弗糜:把石头都磨不烂。曷以食人:怎么养活人。 廪发于官,我命乃续。 译文:官府发给我粮食,我的生命才能延续。 注释:廪:官府发给百姓的口粮。发于官:官府发给百姓。我命:指诗人自己的命运。
【注释】 书路:即书山路,指通往书山路的小路 城樵:即书山樵人,指读书人 舍壁:墙壁 瀼东:指瀼水之西 瀼西:指瀼水之东 农亩:农田 巷南巷北:指巷子南北两面 人家:指住户 白露:指初秋的露水 秋香鸡黍:指秋天丰收的谷物和香气 绿云:指春天的云彩 春霭:指春天的雾霭 【译文】 瀼水之西有条通向书山路的小道,道路两边是农户的房屋。 清晨,露水沾湿了稻谷的清香,收获的谷物堆满了庭院。 早晨
诗句释义: 1. 尘拂风生,熏炉烟袅: - 尘拂:指风吹动地上的尘土。 - 风生:《诗经·小雅·鹿鸣》中有“维风及兮,凛冽清清”句,此处借指微风拂面。 - 熏炉烟袅:形容室内香烟缭绕。 2. 剧谈天上人间: - 剧谈:形容谈话内容精彩或讨论激烈。 - 天上人间:泛指各种奇妙的境界或故事。 3. 冯夷击鼓,白凤舞昆山: - 冯夷:古代神话中水神的名字,常用来代指水。 - 击鼓
【注释】 初度:第一次结婚。作:词牌名。 点绛唇: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此词调有《浣溪沙》、《菩萨蛮》等数种不同的名称。又名《凤衔杯》、《锁金屏》、《醉蓬莱》。双鸾、虚负、瓜、松醪瓮、铅汞:都是词人自喻。虚负双亲梦,是说自己辜负了双亲的希望;生世曾何用:即“一生何用处”。东门,泛指家乡。无心种,没有用心耕种。松醪瓮,松酒瓮。铅汞,指铅粉。时与渔樵共:时常和渔夫、樵夫一起。 【赏析】
满江红·吴江阻风 【作者】辛弃疾【注释】①吴江:今属江苏省。②群贤:指同游的友人。③珠玉:形容赠诗之佳。④吹欲倒:江水波涛汹涌。⑤穷途:走投无路。⑥瓶无粟:指生计艰难。⑦吟啸处:指隐居之处。⑧盘谷: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北。⑨第四桥:即樊川桥,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⑩客怀:客人的情怀。⑪问愁:询问愁绪。⑫三千斛:比喻愁多如山。 【译文】 不知是何原因,春风要把我的小船翻覆
诗句原文: 青年去了。青衫破了。旧日青毡无了。一时清兴未能除,说与故人知道。 译文注释: 1. 青年去了。青衫破了。旧日青毡无了。一时清兴未能除,说与故人知道。 2. 青年已去,身着的青衣已被撕裂。昔日的青布地毯也早已消失。我一时兴起的心情却未能消解,只能告诉那些老朋友这些情况。 3. 青春已经离去,穿着破旧的青色衣裳,昔日的地毯也已不见。心中涌起的一腔热情无法平息,只能向朋友们诉说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