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登鸿山吊梁伯鸾 我以饥驱,爰求乐土。 居近山麓,山名孔膴。 问之父老,曰伯鸾父。 尝登兹山,览历平楚。 因以名山,义匪夸诩。 注意山栖,兹非其所。 敬吊夫子,愿嗣德音。 注释:这首诗的首句“我以饥驱”,是说作者因为饥饿而寻找乐土(即理想的生活)。第二句“居近山麓,山名孔膴”,是说作者住在接近山顶的地方,这个山的名字叫做孔睦(谐音为穆),意思是山美,土地肥沃。第三句“问之父老,曰伯鸾父”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岁朝逢王春,雨雪暗吴下。行人明当发,别袂惨莫把。 注释: - "岁朝"即农历新年的早晨。 - "王春"指春天。 - "吴下"古时指今江苏苏州附近地区。 - "雨雪"指降雪。 - "行人"指旅行的人。 - "发"启程出发。 - "别袂"离别时的衣袖。 译文: 新年到来的时候,天气寒冷,降下了雪花。行人们准备启程,离别之际心情凄然,不忍心松开手告别。 2. 飘飖贺监舟
【注释】: - 高昌契侯三节堂:高昌的契侯有三节大堂,是高昌国的象征。 - 惟天启契:这是说契侯由天启而生,具有天命。 - 产自辇水:在汉代,辇水是西域的一个著名水源,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此,高昌国的契侯也与这条丝绸之路有关。 - 润被北庭:这句话的意思是,契侯的出生地,也就是他的家族所在地,得到了北庭的滋养和保护。 - 挺事昌朝:这句诗的意思是,契侯在昌朝时期担任了重要的职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确定诗句答出。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义,最后写出该句的译文即可
《题画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组诗作品,共两首。此诗为第一首。 雪喷满溪泉溜,云屯匝地松阴。 隔岸芙蓉千叠,助我吟诗抚琴。 注释:泉水潺潺流过,如被雪水喷洒一般;云雾弥漫,环绕四周,遮住了大地上的松树影子。隔着江岸,看见一层层芙蓉花盛开着。这美景使我忍不住要吟诵诗歌、弹奏琴曲来歌颂它。 赏析:黄庭坚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幽静秀美的江南景色,画面中“溪泉”与“云烟”交相辉映
【诗句】 彼美者媛,令姿静淑。 姆教在鞶,懿范端肃。 择配皙士,闻望右族。 读书思荣,焚膏继晷。 媛来主馈,克承夫志。 载缉载纫,裳衣补缀。 奉飧举案,翼若始祭。 倏遭百罹,彩凤分飞。 鼓盆哭哀,语及涕洟。 人孰无妇? 妇贤而暌。 永怀弗谖,爰形声诗。 【译文】 美丽的女子啊,她拥有令人羡慕的优雅和娴静的美德。 母亲教导她,她在学问上追求卓越,品德高尚,端庄严肃。
碧梧翠竹堂 顾仲瑛父,作堂溪浒。 顾仲瑛的父亲,在小溪边修造了一座房子。 矗矗其楹,植植其础。 高耸的柱子,坚实地立在地基上。 飞甍斯郁,高栱其楚。 飞檐重叠,高高的斗拱显得非常壮丽。 绮疏迎阳,粉扉作堵。 红色的门扇迎接着阳光,粉红的大门宛如一道屏障。 文艺之苑,图书之府。 这是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也是藏书之处。 爰植梧竹,翠碧之溥。 于是栽种了梧桐和竹子,让它们茂盛生长。 竹益冬荣,梧因夏膴
【注释】 忆杭:诗人回忆杭州的景色。 湖山今古妍丽,寝园此际荒凉:杭州西湖山水风景自古就美,但今天却是如此荒凉。 春晚花开花落,故交谁在谁亡?:春天到来时,花朵开又落,老朋友也一个一个离我远去,不知还有谁在我身边。 【赏析】 首句“湖山今古妍丽”,是说杭州的山水之美古今如一,令人赞叹不已。然而,接下来“寝园此际荒凉”两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杭州西湖边一座著名的园林——岳王墓。岳王墓原为岳飞之墓
诗句释义 同郑基本初访吴庠郑元祐明德教授、俞鼎叔铉学正,教授留饮斋中。是夕雪,因相与联句以纪一时会盍 - 郑基本:名字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辈人。 - 明德教授:职位名称,负责教授道德教育。 - 俞鼎叔铉学正:职位名称,掌管学术事务。 - 联句:即作诗,通过相互唱和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 纪一时会盍:记录这一集会的欢乐时光。 中吴泮宫古,广文官舍敞。 - 中吴泮宫
注释:我租了六间房屋,躲避尘世的喧嚣,每天只喝一点水来解渴。我身穿粗布衣服,已远离了杜甫的生活,头戴小帽子就像子夏一样。 赏析:诗的首两句,写诗人自比陶潜、阮籍,以表示自己隐居避世、淡泊名利的态度。后两句则是说自己虽居陋室,但生活简朴,不慕奢华富贵。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