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原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作答时要注意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分析,如“欲渡无舟航”“清波泛明月”等;注意对诗中所写景、所抒情的概括,如“美人隔秋水”“耿耿见牛女”等
【译文】 我行经吕梁,遭遇大风,桅杆折断。 巨浪冲击船只横卧,一命如纸。 牵攀着船停在山崖下,大家相互注视,面如土色。 人生百年在其间,出仕入仕不一样。 老树枯槁躺在空山中,漂流万里到远方。 劳逸不同,本应如此,各自分定。 展开席子坐在篷窗里,一会儿风也停了。 【注释】 1. 吕梁:今山西离石。 2. 洪涛:洪水。 3. 折桅子:折断桅杆。 4. 一命轻如纸:比喻生命极其脆弱,不堪一击。 5.
【诗句释义】 1. 维扬:指扬州,古地名。 2. 逢小春:春天的时节。 3. 风叶:指飘落的树叶。 4. 空宇:空旷的空间。 5. 寂寞:孤独、清冷。 6. 寄雍熙:寄托于雍熙之地,即寄托于美好的事物或境界。 7. 悲乡泪如雨:形容悲伤到极点,泪水如同雨水倾泻而下。 8. 何以慰我心:用什么来安慰自己的内心? 9. 灯下:夜晚,灯光之下。 10. 援琴抚:弹奏琴弦,即弹琴以自娱。 11. 知音
《题张真人墨竹》是一首富有意境的诗作,其通过描绘张真人墨竹的特质,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貌得琅玕真妙绝:形容墨竹的外表与内在的品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如同琅玕(一种珍贵的玉石)一样,既美观又实用。 - 琅玕:一种珍贵的玉石,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外貌和内在:不仅外观美丽,而且内在质地优良。 - 妙绝:极其优秀,无与伦比。 2. 清阴恍若飞霜雪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嗟我少年士”:叹息自己是一个年轻的读书人。 2. “其性非不聪”:虽然知道自己聪明,却仍然选择继续学习。 3. “明知为人学”: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了学问。 4. “仍复蹈其踪”:但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 5. “纤毫未有得”:一点一滴都没有收获。 6. “孜孜伐其功”:勤奋地追求学问。 7. “圣贤苦不出”:圣贤们难得出现。 8. “吾道谁相宗”
【译文】 大话人人皆有践履之行,岂不难。所以坐终日兢兢不自安。缅惟圣贤学岂徒于笔舌间至理莹方寸外物无能千约之于七情验之于四端何能若是返之而静观 游学苦不早登科苦不迟。 虽有圣贤质亦为物所移况我中人下宁敢慕不羁苟无殷勤志众欲以之随仰愧而俯怍于道已相离一善不足称富贵将何为 【注释】 1. 大言:指大言不惭、夸夸其谈的话。 2. 践之:践履,实践。 3. 坐终日兢兢:坐守一天,小心谨慎地不敢放松。 4
芦叶萧萧两岸秋,渔翁垂网在寒流。 挥毫自是天工妙,意似磻溪欲往游。 注释: 宣庙: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庙,位于南京钟山。 芦叶:泛指芦苇,秋天飘落的叶子。 萧萧:形容芦叶的声音,也用来形容风吹的声音。 两岸:指河的两边,这里指的是宣庙所在的钟山和其附近的水域。 渔翁:指捕鱼的人,这里的“渔”特指捕鱼为生的人。 钓:钓鱼的动作。 网:捕鱼的工具。 寒流:寒冷的水流。 挥毫:拿起笔来书写
平原君 好士能诛笑躄人 毛遂 无伦 当时未解邯郸厄 门下谁知却帝秦 注释: 平原君: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喜好贤才和善于用人著称。 好士:喜爱贤士、人才的意思。 能诛笑躄人:有强大的能力,能够铲除那些因嘲笑或跛脚而受到轻视的人。 士如毛遂:这里用“毛遂”比喻那些像毛遂一样有才干的士人。 更无伦:更加突出,无与伦比。 当时:指当时的情势或环境。 未解:没有解决,未遇到困难或挫折。 邯郸厄
``` 卫鞅 变法初心只霸秦,却言王道信非真。 贪商不悟羊狐喻,车裂方知祸此身。 注释:卫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改革家,他为了实现秦国的强大和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他的初衷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但后来却声称自己信奉的是一种高尚的“王道”。然而,他的这种言行并不符合真正的王道,因为真正的王道并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势和利益。 贪商不悟羊狐喻,车裂方知祸此身。 译文
【注释】 素花:指白色的梅花或荷花。翠玲珑:形容枝叶繁茂而色彩斑斓。 寒皋:寒鸟的栖息地,这里指湖边的沙滩上。 锦雉:一种野鸡,羽毛绚丽多彩。 白蘋风:微风吹拂下的白色浮萍。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一句“素花香绕翠玲珑”,诗人用“素花”和“翠玲珑”两个词语来形容画面中的景色,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第二句“石锁苍苔隐绿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