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原德)
【注释】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草上之风:《论语·颜渊》:“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夫子,孔子也。‘吾与点也’者,言其虽欲从众,而终不从也。”孔颖达疏:“孔子叹子路,言吾与子路同此志也,故云‘吾与点也’。”这里以孔子自喻,表明自己虽然与世无争、随和,但内心却怀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执其中:语出《论语·尧曰》:“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
注释: - 舜有五臣,莫贤于稷。 译文:舜帝有五贤臣,没有谁比后稷更为贤能。 赏析:此句表明后稷是五贤臣之一,其贤能仅次于舜帝。 - 躬稼既勤,庶类乃殖。 译文:亲自耕作非常勤奋,百姓就繁衍昌盛。 赏析:此句表达出后稷通过亲自劳作,带动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人民得以繁衍生息。 - 启我后人,服田力穑。 译文:启发我们后人,要努力耕种。 赏析:此句说明后稷通过自己的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中蕴涵的哲理。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整体把握其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语言,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分析。“和陶诗酬丁柴桑二章”,是诗人赠给朋友丁柴桑(柴桑为陶潜字)的两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作邑有道,俨乎容止。”诗人首先以“有道”来赞美友人丁柴桑的品德修养
【诗句翻译】 曾经的子骞,人们没有异议。 游于圣人门下,难以成为泰山。 所以孔子感叹,发出感慨之言。 我们宗人家族,孝顺友爱为先。 【注释与赏析】 1. “在昔子骞”:这是古人名,指的是孔子的学生颜回,他以其高尚的德行和谦虚的品质著称,被尊称为“孔门十哲”之一。 2. “人无间言”:此句表明颜回在众人中口碑极佳,没有任何负面言论。这里的“间言”指非议或诽谤的话。 3. “游于圣门”
【注释】 1. 惟儒何有:只有儒家的“仁”才是最好的。 2. 席上之珍:比喻儒家学说是人们所珍惜的。 3. 治人有道:治理人民有道德。 4. 各亲其亲:各人要亲近自己的亲人。 5. 卷而藏之:把书卷起来收藏。 6. 江上之鸥:江上的鸥鸟,比喻隐士。 7. 与尔为邻:与你做邻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庞参军的一封书信,诗中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愿望,以及对于儒家学说的尊崇。 诗人以儒学为最高理想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前四句写君子之泽,世远则疏,后二句写白日其晚,岁月云徂,各慎其身,言莫踌蹰。诗人借古讽今,告诫世人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
译文: 学习要努力,古人孜孜不倦。 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要尝试做十倍。 我所学习的是什么呢?就是读书和吟诵诗歌。 既然我已经学习了,为什么不去思考呢? 注释: 1. 学如不及:学问就像追赶不上的兔子一样快。 2. 孜孜(zī):勤奋的样子。 3. 百其能:意思是说别人的才能有一百种,我的才艺也有百种,我要加倍努力去学习。 4. 伊既学矣:既然已经学习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庞参军的回复
【注释】 干将:春秋时吴国人,善铸剑,以剑为重。 雌:剑匣的锁钥,用以开、闭剑匣。 在匣常鸣:比喻才华被埋没。 潸然涕零:流泪的样子。 西京:指长安,古都名。 丁宁:叮嘱,再三嘱咐。 【赏析】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写诗赠人。诗中用干将失雌、在匣常鸣的典故,比喻友人虽遭贬谪,但才华并未丧失;又用潸然泪下形容诗人送别时的依依惜别的情怀;最后,诗人对朋友深情嘱托,要他珍视才华
注释: 1. 林下优游:在树林下悠闲地生活。 2. 伴我惟书:陪伴我的只有书籍。 3. 有琴一张,聊以自娱:有一琴一张,用来消遣娱乐自己。 4. 尚志伊何: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志向呢? 5. 居我广居:居住在我宽广的住所中。 6. 不求闻达:不追求名声和地位。 7. 终矣敝庐:终于住进了简陋的房屋。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对庞参军的回信,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以书为伴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荣木比喻晋室的辅臣王衍。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含有深意,且与“荣木”这个意象紧密相连。 译文: 晋朝的辅政大臣,有才德的人尚未凋零。 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世上没有伯乐,盐车中的骏马被埋没。 何况那些有才能的母亲,也三次错过良机。 注释: - 晋室之辅:指的是晋朝的辅政大臣,即王衍。 - 叶未坠:表示人才还没有凋零,还有可用之才。 - 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