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解析】 此诗写初春时节的雪景和作者在雪中的生活。首联“一夜雪飞石径齐”,大雪覆盖了山路,诗人早起开门,只见积雪没过了屋脊。颔联“清晨压我茅屋低”,“压”字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山石的厚重。颈联“小奴开门抱瓮出,赤脚汲水愁冲泥”,写妻子打开柴门,抱着陶罐到井边打水,因为天冷,所以她只好光着脚丫子,一边打水一边担心会弄脏自己的双脚。尾联“墙头饥乌太无赖,绕我阶上哑哑啼”,“饿乌”即寒鸦,它们没有食物吃
【注释】 松树障子歌: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松树,抒写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眼底何人画松树,一株两株拂烟雾。 眼中的松树,不是画家所画的松树,而是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青入石泉形影空,老摧岩壑愁日暮。 青翠的松树枝条伸进了石泉之中,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然而这美丽的松树却因为年久失修而变得苍老不堪,只能在夕阳下独自承受着时光的摧残。 山鬼作灵夭矫行,於菟受缚却回顾。 仿佛是山中的神灵在作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和题干信息筛选出相关诗句并加以分析。此题要求“逐句释义”,考生要逐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使君作郡沧洲边”:太守在沧海之洲边任官。沧州即今山东青州市,位于渤海之东。 2.“神翛然”:神情飘逸洒脱的样子。 3.“长髯方瞳有仙骨”:长着长长的胡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山寺时所见到的秋景,以及与僧人的一段交往。诗中用笔细腻,写景状物逼真,富有情味。首联写秋色,以动衬静;颔联写僧房,以静衬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幅深山古刹幽雅宁静的画面。颈联写夜宿山寺时所见,又从静处着笔,写松声泉韵,更衬托出人世的纷扰。尾联抒发感慨,表明自己虽身处尘世间,但心志高洁,豪情满怀,决不为世俗所累。全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 【注释】 跨驴:骑着驴子。 西山
【注释】 1. 徂徕山:在山东曲阜附近,因孔子曾游此山而名。 2. 巀嶭(wō kē)高万丈:形容山峰极高。 3. 古松千尺蟠(pán)踞:古松长得很粗大。蟠,盘曲。 4. 苍藤翠茑:青绿色的藤萝。茑,鸟名。倒挂相钩连:指树木的枝干相互缠绕。 5. 皴皮剥落根半露:树皮粗糙,根部裸露。 6. 偃盖反走枝相缠:树冠低垂,枝叶交错缠绕。 7. 元精山灵秘流膏:元精山上有神仙居住
【注释】 南荣老人:作者自称。 南荣: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北。 晚:迟。 过午:过了正午。 柴门:指简陋的农家小屋,也泛指贫家小户。 懒不冠:懒得戴帽子。 浑莫辨:分辨不清。 秋风:秋风吹拂。 草堂:茅屋。 相驯:相互亲近、和顺的样子。机事:农事。 得处:指读书的地方。 云弄泉:指隐居山林。岁华晏:岁月过得快。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作者罢官后居颍川时
酒酣歌赠郑继之地官 司徒之官不可求,早年通籍金闺游。 青袍只今厌奔走,儿女衣食泣道周。 屡见文章出翠釜,未闻廊庙登天球。 乡关万里望不及,风吹离思江花愁。 野人劝汝早归来,尘埃肮脏难为俦。 朝廷嬖孽未除尽,早晚尚有巴蜀忧。 冰雪照野惊岁暮,行人烽火多阻修。 天狼出明东海岸,哀凰独叫西康州。 酒酣对汝不料事,为此长歌歌未休。 注释: 司徒之官不可求,早年通籍金闺游。 青袍只今厌奔走,儿女衣食泣道周
【注释】: 咄咄行:即《江上赠李龟年》一诗。太白山人:李白自称,指自己。太白山,今陕西眉县横渠山上有青莲洞,相传为李白隐居之地。唐玄宗曾赐其号太白山人。愁咄咄:形容诗人对世事的担忧。咄咄怪事,犹咄咄怪事,语出《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后因以形容事情奇怪,出人意料。洒泪盈把眼:泪水沾湿了眼眶。眼见骨:指人的骨头。把眼,指眼眶。 夜深按剑灯荧荧,出门万里天突兀:夜晚手持宝剑
送潘子北上 潘子南中秀,意气凌飞鸿。 出门佩双鞬,告别时匆匆。 驾言游燕赵,览光蓬莱宫。 杖策谒天阙,危言开帝聪。 上以陈王道,下以陈民风。 慷慨抗高义,披肝沥其衷。 予亦磈礧士,失志岐路中。 长剑拂鞶厉,侧睇心冲冲。 愿子茂大猷,寤寐思所崇。 诗句释义及赏析 一、潘子南中秀,意气凌飞鸿。 - 潘子:这里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伴,潘字可能表示姓氏或昵称。 - 南中秀:指南方的杰出人物。 -
南屏山歌 屏之山兮高且闲,云冥冥兮水潺潺。 山中人兮古心颜,坐白石兮撷翠菅。 双鸟忽兮翻飞,念尘世兮多违。 夕阳下兮千里,眇怅望兮不归。 译文: 高高的屏之山上风景优美,云雾缭绕,山涧潺潺流水。山中的人们保持着古老质朴的心态,坐在白石上采摘着翠绿的菅草。突然有两只鸟儿在翻飞,心中感叹人世间的种种烦恼都远离了这里。夕阳西下,远方的景色无限宽广,却只能远远地望着无法归来。 注释: 屏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