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诗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自镛访余北归五绝送之余辛卯令镛拱微始生今始称诸生也 故人侠气访樵渔,多病偏逢疏又疏。 正欲论心弹往昔,可能携手即分裾。 译文 老朋友的侠义之气去拜访樵夫和渔夫,因为我生病的缘故,被疏远又被疏远了,我本想与他们一起谈论过去的经历,却因可能无法再牵手并肩前行而感到惋惜。 注释 1. 诸生:指学生,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泛称。 2. 龙池先生:指作者的朋友或老师
诸生,指科举时代中了举人的学生。拱微,字龙池,是作者的堂弟。戊午,乾隆四年(1739),作者从广东巡抚张广泗处请假南归省亲。余辛卯,乾隆七年(1742),作者被任命为赣州知府。五年后(庚辰)又调任江西吉安府知府。 龙池先生的儿子,即作者的堂弟拱微。五绝:一首八句诗。 炎蒸:炎热。歇:停息。赋归欤:归去啊!归去啊!归去,归去!为忆高堂慰倚闾:为了怀念慈爱的高堂安慰思念亲人的门户。倚闾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郊”“躬”“重”的写法。 【答案】 (1)春天祭祀天地,皇帝亲自参加; (2)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都要举行隆重仪式,所以称“郊”; (3)天子亲临祭坛祭天; (4)《尚书·大禹谟》
诗句原文: 炎蒸未歇赋归欤,为忆高堂慰倚闾。 注释与赏析: - 原文注释: 1. 炎蒸未歇赋归欤:夏天的炎热还未消退,诗人便决定回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迫切的心情。 2. 为忆高堂慰倚闾:为了怀念远方的高堂,安慰自己因思念而产生的情绪。 - 赏析: 1. 情感表达: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游历多年后,因季节变化和思乡之情而选择返回家乡的情感。 2. 意象描绘:使用“炎蒸”和“归欤”等词语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自镛访余北归五绝送之余辛卯令镛拱微始生今始称诸生也 何从闻见转相思,一骑琴书特问奇。 岂是鲤庭传说在,间关千里步天涯。 注释:诸生(zúshēng)官名。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拱微(1620~1704)字文元。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三十九年(1690)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诗风清隽,善用典。有《龙池全集》。龙池先生:指康熙帝。龙池,即御园中之水潭
【解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是诗人对王安石变法的颂扬。首句“一经垂训”“己全收”即指王安石的经筵,也即讲学的场所。颔联“倡道东南尚黑头”中的“黑头”,指的是王安石变法开始时,他正处在中年,意气风发地倡导新法。颈联两句中,“元方”是王雱之字,王安国之子;王介甫为王安石变法所立的碑文称:“介甫以天下为己任,尝自叹曰:非有大过人之心,能合大成天下之务者,未可几时措天下也。其始至也
【解析】 此诗是诗人送张杏宇还乡之作。“上池神水”是瀛州,即今河北河间县,这里指张杏宇的故乡。“越人”,即张杏宇。 【答案】 译文:八年前已经来到瀛洲,在兰室芝田亲自采撷。相信瀛州神水更加溢满,张杏宇又喜欢越人游历。注释:①瀛州:古郡名,今河北省河间市一带,这里指代张杏宇的故乡。②兰室芝田:兰花之室、灵芝之田。③手自裒:亲自采集。④上池:即上池水,瀛州的别称。⑤瀛州又喜越人游
【注释】: 经传二妙擅文章:经传,指《周易》和《尚书》。二妙,指二部经典。擅,擅长;文章,这里指文章、诗词等文学才华。 宁论岐伯事轩皇:宁论,岂论。歧伯,古代医学家。轩皇,黄帝,指黄帝时代。 【赏析】: 这首七绝,以“张杏宇”为题,赞其文才。第一句写张杏宇精通经传,善于写文章;第二句写他的文章别具特色,是世上少有的好文章。三、四两句说,张杏宇的文章,好像大禹用钓竿教子一样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自镛访余北归五绝送之余辛卯令镛拱微始生今始称诸生也 思君玉树悬弧日,正我金华鼓瑟时。 鸠爽只今腾凤羽,头颅章甫慰吾私。 注释: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我从镛来拜访你,现在北归了。这首诗是我在辛卯年担任邑令时送给你的。思君玉树悬弧日,正我金华鼓瑟时。这句话的意思是:“想你就像玉树临风一样年轻。”正我金华鼓瑟时。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当我在金华鼓瑟的时候。”鸠爽只今腾凤羽
``` 辛亥守岁二绝其二(其一) 频年除夕犹今夕,此日良宵异昔宵。 有客问予何以异,酒垆五世祝三偷。 注释: 1. 辛亥守岁:指的是在农历辛亥年春节期间守岁的习俗,即在除夕夜守到天亮,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2. 频年除夕犹今夕:表示每年都像今夜这样守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惯已经变得稀松平常。 3. 此日良宵异昔宵:意味着今天这样的良辰美景与往年相比有所不同,有着独特的意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