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译文】 天天只吃豆子,对对儿兰花缸。 风吹香气飘远,忍不住我倚栏望。 【注释】 1. 一味:专指豆菜一种。 2. 几:通“记”,记载。 3. 兰:这里特指兰花。 4. 风动香逾远:风吹动花的香气传得很远。 5. 不禁人倚栏:禁不住我倚着栏杆。 【赏析】 《四绝·其三》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晚年所作。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一字幼元,晚号屏山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臣
过蓬辣滩志喜四首其一 蓬辣滩头两岸峰,梅江东注欲朝宗。 忽逢滩上风雷急,岂是天边起卧龙。 注释 - 蓬辣滩:地名,具体位置未明确,可能是指某个地理特征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 两岸峰:指两山之峰。 - 梅江:一条河流的名称,可能是当地的重要水源之一。 - 朝宗:向某一中心汇聚,比喻事物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汇集。 - 风雷:自然现象,常用以形容气势磅礴、威力巨大的事物。 - 卧龙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戊午自镛访余北归五绝送之余辛卯令镛拱微始生今始称诸生也 其二 注释: 1. 诸生官拱微为龙池先生子:诸生,泛指读书人。官拱微,龙池先生的孙子。龙池先生是作者的岳父。 2. 思君玉树悬弧日:思君,思念某人。玉树,比喻才高的人。悬弧,指结婚生子。日,代词,这里指“你”,即龙池先生的儿子,拱微。 3. 正我金华鼓瑟时:正我,与上句“思君”相对应,表示我也在思念着你。金华,地名
【诗句释义】 二十年前,我多次经过平远的一座大柘林,仰峰的东石林,玉山的两座山峰,他们都是因为有钱而闻名于闾里。他们好客的名声也广为流传。玉山有儿子三人,因为兄弟间相互责备、争执而导致失败。仰峰有儿子十一人,不嫖不赌又中举了,但最终还是因为失败而放弃了科举考试。这些都是由于兄弟之间的互相指责和竞争所导致的。 【翻译】 二十年前,我多次经过平远的一座大柘林,仰峰的东石林,玉山的两座山峰
【注释】 过蓬辣滩志喜四首:即《浪淘沙令·过蓬辣滩志喜》,词调名。此指作者在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任广东廉州(今广西廉江市)路总管时所作。蓬辣滩,指今广东省阳春市境内的三洲湾。志喜,作诗以自乐。兹地,这里的地方,指廉州路。数游兹地:多次游览这个地方。怒浪惊涛:形容汹涌澎湃的海浪。胆欲寒:形容害怕极了,好像心都要跳出来了。不须多藉力:不必费很大的力气。狂澜即便是安澜:即使是狂乱的波涛
夏仲园的豆子长势很好,每天都吃不完,因此戏弄给儿子看,说:“每天吃的都是豆子,你能偶尔尝一尝吗?” 儿子谢绝了。他解释说,在院子里有四棵萱草,可以为我点缀一下。于是作成了四首七绝诗。 注释: 1. 朝朝一味豆:每天吃的豆子都是一样。 2. 灼灼满园萱:萱草盛开,颜色鲜艳。 3. 无限春晖思:春天的阳光充满了思念。 4. 何堪对酒尊:哪里承受得下酒尊的重量呢
夏仲园盛产豆子,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豆子,这让我十分开心。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这首诗,让它们成为我们之间美好的回忆。 译文:每天吃着新鲜的豆子,就像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岁岁两株松,则让我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 注释:朝朝——每天;一味——只有一种味道;解目——眼睛;两株松——指两棵松树;宁知——难道不知道;鬓似——如同鬓发。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生活情趣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
从容植节柏千寻,幸有阶前玉树森。政以未亡酬地下,相逢不负百年心。 诗意解析与鉴赏 译文: 林熙春在《题谢节母册四首》中的第二幅诗描绘了母亲节的庄严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母亲节时的场景和氛围。 注释与赏析: 1. 从容植节柏千寻:“从容”意味着不慌不忙、镇定自若,“植节柏”指的是栽种节操如柏木的高大树木,象征着母亲的崇高品德和坚强意志
【注释】 二十年前:二十年前,指辛酉年。即公元1670年(明熹宗天启六年)。平远:地名。位于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大柘林、仰峰:山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是江西的名胜古迹之一。东石林、玉山:山名。在今福建省永定县西南。二人:指东王杨秀、西王杨邦屏。赀雄闾里:资财富甲一方。好客:喜好接待宾客。玉山:人名。 有子三人:指杨邦屏三子。兄弟相诘败:兄弟间发生争吵,互相指责。败:败绩。仰峰:人名。有子十一人
释义:已经命令风师清洁帝城,再用千金装饰龙旗。不是因为勇士高擎旌旗,龙旗上双龙就要飞起。 注释:1. 已敕风师净帝畿:已经命令风师清洁帝城。2. 千金复以饰龙旂:再用千金装饰龙旗。3. 不缘猛士高搴住:不是因为勇士高擎旌旗。4. 旂上双龙已欲飞:龙旗上双龙就要飞起。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皇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皇帝出行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亲郊恭纪三十首》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组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