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
卢沟桥 卢沟桥,又名广济寺桥,位于北京市西南部长河之畔,横跨永定河。它建于明代,是一座石拱桥,桥身长约105米,宽约8米,是北京著名的古桥之一。卢沟桥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据史书记载,卢沟桥始建于金朝末年,当时为防敌侵扰而建。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加固,成为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要地。在元、明、清三代中,卢沟桥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沙水相荡潏,晴宵飞彩虹。
【译文】 在客居中度过了许多年,交游日渐新,我自愧不如。 名浮真自惭愧,知少不生嗔。 大道终非外,微言总是真。 悠然无所竞,转觉快心神。 【注释】 谩成:空成。谩,空;成,作诗。 客里:指客居。 经年久:经过长时间。 交游:结交朋友。日新:日新月异。 名浮:名声浮动。 真:真实。 道:这里泛指真理。 外:表面。 知:知识或智慧。 微言:微妙而深刻的话语。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竞:竞争。 神
【注释】 过:拜访。衡门,简陋的门户。秋宵雨歇初:指深秋的夜晚,刚过了一场秋雨,刚刚停止。汉阙,汉宫的门阙。宁辞酒,宁可不饮。谈多不厌书:谈得很多也不厌烦读书。陡觉鬓毛疏:忽然觉得两鬓的头发稀疏了。 【赏析】 此诗是寄给秉忠周司训的二首之一。作者在秋天的晚上,去拜见周司训,看到周司训的家门外,秋雨刚刚停歇。天空中的星斗随着汉阙移动,而那明亮的月儿则照到了窗子上。周司训喜欢饮酒,所以作者要劝他多喝
【注释】 辰溪晓泛五首 其二: 湛湛江流碧,层层石岸高。 蛮讴催健橹,瘴雨洒轻舠。 自勖冰霜操,宁辞旦夕劳。 五溪山万叠,何处是龙标。 译文: 晨曦微露时分,我们乘船在辰溪水面上航行。 江水清澈碧绿,两岸的石头高耸入云。 边地民歌催动着划桨的声音越来越急, 瘴气密布的雨丝飘洒在我们的小舟上。 我勉励自己坚守清正廉洁的志向和节操, 即使再辛苦再劳累也决不推辞。 五条溪流汇合成一条长河流淌不息,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南游期间。首联写舟行逢霁景,逸兴难群;颔联写江边树影和江天云影;颈联写众山连复断,双橹合还分;尾联写自酌樽中酒,微吟到半醺。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大江逢霁景独酌有作”,首句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及活动。“霁”字表明天气晴朗,为下文描绘景色打下基础。“逢”字表现了诗人的高兴之情。 “舟行逢霁景,逸兴杳难群”
【注释】 应山道中:在应山县的路上。万壑岚光满,晓骑骢马行。形容万山的峰峦被晨雾笼罩着,我骑马沿着山路行进。万壑:万重山谷。岚光:山中的雾气。晓骑:早晨骑马。骢(cōng)马:良马。“骢”是良马的颜色。行:行走。茂林交拥盖,修竹送前旌。茂林:浓密的树林。交拥:交错地拥立着。盖:覆盖。修竹:高大挺拔的竹子。送前旌:送行。旌:旌旗,古代用作仪仗的旗帜。到面溪风冷,经心石涧清。到了溪边感到一阵寒风吹来
【注释】 入湖南界:进入湖南的边界。 中州:指中原地区,这里泛指中国中部地区。 异:不同。 殊:差别很大,与众不同。 溪谷:山间水流曲折之处。 栽:种植。 塘:池塘。 聊:姑且。 风月夜堂虚:晚上的月光映照在空荡荡的堂子里。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从中原出发,经过许多天,来到了湖南省的边界,于是写下了这首纪行诗。 首联“行尽中州地,湖南境界初。”意思是说:经过了漫长的旅途
【解析】 本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根据提示选准诗句。“处士”“丘壑”“樽前”“窗外”是此诗中的关键词。 【答案】 译文:处士爱好清静,放情在山野之间。 樽前流水悠悠,窗外白云飘荡。 孙子诗书读熟,与朋友交谊宽厚。 人生百年今已矣,凉月洒满柯山。(《江上遇罢还逢卢少府》) 赏析:这首诗作于天宝五年(746)秋,作者当时正在江陵任司马。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怅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赏析。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即炼字能力。答题时注意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如“舟发城陵矶”一句中的“城陵矶”是诗人的出发点,是长江入江口处的一个著名港口
译文: 云梦泽边行,看那道路近了,我乘小轿赶着傍晚的凉风。稻田里新穗儿吐出,莲塘里落花散发着香气。密树林中隐没茅屋,芜堤上系着野航船。霜台之上没有萧瑟之气,我才得以悠闲地徜徉。 注释: - 晚至云梦:傍晚时分到达云梦泽。 - 云梦行看近:在云梦泽行走,看着靠近了。 - 肩舆趁晚凉:乘坐轻便的小车,趁着傍晚凉爽的天气。 - 稻塍新穗吐:稻田里的稻子长出新穗儿。 - 莲沼落红香:莲塘里的莲花凋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