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符
前度芳游。裙腰草外,绿漾轻舟。渡口飞花,波心掠燕,人倚红楼。 译文:曾经去过西湖游玩,那时的裙边草外,有绿色的湖水荡漾着轻舟。在渡口看见飞花,在湖心里看到燕子掠水而过,有人靠着红色的楼阁。 注释:前度,上次;芳游,美丽的游乐;裙腰,裙边;草外,草丛之外;绿漾轻舟,绿色的湖水荡漾着轻舟;渡口,指钱塘江口;飞花,飘落的花瓣;波心,湖中水中;掠燕,掠过湖面飞过的小燕子;人倚红楼,有个人靠在红色的楼阁上
诗句: 曾去钓江湖,腥浪黏天无际。浅岸平沙自好,算无如乡里。 译文: 曾经在江湖上钓鱼,腥臭的波浪无边无际。浅岸边和平坦沙地都很美好,算得上最美好的地方了。 注释: 1. 曾去钓江湖:指的是作者曾经到过江湖(即江河湖泊)中钓鱼的经历。 2. 腥浪黏天无际:描述了捕鱼时的水域环境,腥味四溢,波涛汹涌,仿佛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3. 浅岸平沙自好:表达了作者对岸边和沙滩的喜爱,认为它们自然、美丽
```plain 少日是渔郎, 老去便成渔叟。 烟箬有时不戴, 采江花簪首。 斜风细雨忽然生, 维缆碧溪口。 桥外逢人唤渡, 隔柳阴摇手。 注释: - 年少时我是渔夫的少年,年老之后就成了渔翁。 - 有时候我不戴烟箬帽,而是采集江边的花朵作为头上的装饰。 - 突然刮起一阵斜风和细雨,我在碧溪边停下船来避雨。 - 在桥外遇到有人呼唤我渡河,隔着柳树的阴影向我挥手示意。 译文:
钓船笛效朱希真渔父词不去筑鱼梁,也不鱼叉携个。风里一丝轻扬,便无鱼也可。 偶然摇过旧苔矶,梳样半蟾堕。倾出葫芦残酝,向荻根敲火。 注释: 钓船笛效朱希真渔父词:模仿朱希真《渔父词》的意境和风格写的一首词。 不去筑鱼梁,也(有)不(没)鱼叉携个。风里一丝轻扬,便无鱼也可。 偶然摇过旧苔矶,梳样半蟾堕。倾出葫芦残酝,向荻根敲火。 译文: 不去修筑鱼塘,也没有拿着鱼叉。在微风中摇曳的一根线
《钓船笛·效朱希真渔父词》是清代诗人李符的作品,全文如下: 红鲤换香粳,炊饭拾些寒叶。校𧘈更添芦絮,御冻云飘雪。 译文: 红鲤鱼换做香粳米饭,炊饭时捡拾些寒叶。用竹竿敲打更加增添芦絮,抵御严寒如同雪花飘落。 注释: - 红鲤鱼换做香粳米饭:红鲤鱼用来煮饭,香气四溢。 - 炊饭时捡拾些寒叶:指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会收集一些树叶来增加热量。 - 用竹竿敲打更加增添芦絮
注释: 1. 生计但扁舟,不用团茅为屋。 2. 闲向菱塘小泊,背斜阳濯足。 3. 几回沉醉几回醒,忘却岁华速。 4. 拨去苔花照影,笑鬓丝还绿。 赏析: 1. 生计但扁舟,不用团茅为屋。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渔夫的生活场景。他只需要一只船,不需要其他物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生计”一词表明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同情和理解。而“团茅为屋”,则描绘了渔夫简陋的生活条件。 2. 闲向菱塘小泊,背斜阳濯足。
钓船笛效朱希真渔父词李符古诗赏析 1. 诗词原文 生计但扁舟,不用团茅为屋。闲向菱塘小泊,背斜阳濯足。几回沉醉几回醒,忘却岁华速。 2. 翻译内容 生活只乘坐小船,不必用竹筏建造房屋。闲暇时在菱塘边小停,背对夕阳洗脚。几次沉醉,几次清醒,忘记了岁月的迅速流逝。 3. 注释详解 - 生计:生活生计 - 不与吴侬相识:不与吴地的人们相识 - 听沙头吹笛:聆听沙洲上吹笛的声音 - 除沽酒觅青帘
注释: - 钓船笛效朱希真渔父词:模仿朱希真《渔父词》的风格写的。 - 万叶堕寒村:形容秋天的景色,落叶纷纷飘落在寒冷的村落中。 - 目极水平天远:形容视线可以远远地看到天空,仿佛与天相接。 - 欹坐船头相对,欠青山在眼:形容静静地坐在船上,看着远处的青山。 - 瓶山草没甑山低:形容山下的草已经覆盖了瓶子山,而山顶的甑山还显得比较低。 - 行到半山半:形容走到一半的路时
注释: 1. 钓船笛声模仿朱希真渔父词,描绘了一幅江上无归客的秋景。 2. 鲈鱼价贱,让渔翁失去生计。 3. 月波楼外的钓矶荒废,烟景已久萧瑟。 4. 笛声中清歌犹在,吊念着渔父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秋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同情和对渔父精神的赞美。词中以雁到便秋风、江上杳无归客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渔夫们的生活艰辛。同时
注释: 1. 桂殿秋:指秋季,桂殿是秋天的宫殿。 2. 眠并早:指的是早早入睡。 3. 爱新秋:喜爱新来的秋天。 4. 梧窗凉月照蚊帱:在梧桐树的窗户下,明亮的月光照亮了蚊帐。 5. 熏香不放丝烟起:在点燃香料时,不让香气飘散。 6. 白袷红衫共一篝:穿着白色夹衫和红色上衣的人,一起围着火炉取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的夜晚,早早入睡,享受着宁静的时光。他喜欢这个新来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