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去钓江湖,腥浪黏天无际。浅岸平沙自好,算无如乡里。
从今只住鸭儿边,远或泛苕水。三十六陂秋到,宿万荷花里。
诗句: 曾去钓江湖,腥浪黏天无际。浅岸平沙自好,算无如乡里。
译文: 曾经在江湖上钓鱼,腥臭的波浪无边无际。浅岸边和平坦沙地都很美好,算得上最美好的地方了。
注释:
- 曾去钓江湖:指的是作者曾经到过江湖(即江河湖泊)中钓鱼的经历。
- 腥浪黏天无际:描述了捕鱼时的水域环境,腥味四溢,波涛汹涌,仿佛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 浅岸平沙自好:表达了作者对岸边和沙滩的喜爱,认为它们自然、美丽,无需修饰。
- 算无如乡里:这里的“算”可以理解为认为或者看作,作者认为家乡的河岸和沙滩是最美好的。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符的作品《钓船笛·其六·效朱希真渔父词》中的一段。诗中描绘了一位渔民在江湖中钓鱼的场景,他用“曾去钓江湖”开头,直接点明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捕鱼经历。接下来,“腥浪黏天无际”形容了当时的水域环境,腥味弥漫,波涛汹涌,如同天空一般无边无际。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捕鱼时的艰难,也反映了渔民与自然搏斗的艰辛。然后,“浅岸平沙自好”转向对岸边和沙滩的描述,强调了作者对这些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算无如乡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河岸和沙滩的眷恋之情,认为它们是最好的选择。整首诗通过对捕鱼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