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溶
【注释】 东篱:东篱菊,借指菊花节。“开筵”句:说宴会在近东篱菊的时节开始。“撩乱”句:说黄蜂在孤馆中飞来飞去,搅得热不可耐。“宫漏”两句:说宫中的漏壶已经三更天了,但还没有允许她轻易地告别。“霓裳”两句:说唐明皇为杨贵妃作《霓裳羽衣曲》时,杨贵妃穿着霓裳羽衣跳舞,那肌肤雪白,光彩照人,令人心醉。“北里”两句:说因为杨贵妃在北方的道观中修行,所以害怕羌管的声音,担心被吹断。“齐梁”两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诗句内容,结合注释及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注意抓住意象特点、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故园寒食看花客,眠尽云帆窄”,诗人因思念故乡而来到京口,在寒食节期间,他看到许多游人都在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自己却只能与倦怠的船帆为伴。这句诗中的“看”字表明了诗人内心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 “王郎难信不风流
蜡梅·磬口檀心圆如磬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译文: 破腊之际,蜡梅花儿绽放,打破了寒冬群芳的寂静,呼唤着春天的苏醒。它那如国色天香般独特的香气,不许世人知晓。被殷勤地用蜡封存起来,却偷偷地被霜风拆开了一枝。 赏析: 因其花色似蜡,且在腊月开花,故名。其枝干弯曲如磬状,花形圆润如磬声,故亦称“磬口蜡梅”。其花瓣呈淡黄色,略带绿意,内含淡雅清香,是冬末春初的一道独特风景
【注释】 ①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画春”、“意难忘”。②城南:指作者的家乡在今江苏省无锡市东南。③水涨:雨水涨满河沟。前村路:指去林家看牡丹的路。④青泥:泛指泥土、小路。⑤玉琢吴宫小字:用玉雕的小字,指精美的小楷字体。⑥王家步幛:形容妇女的绣花屏风或绸缎帷幕。⑦脂痕:即胭脂痕,指女子的面颊上涂的红粉。⑧醉中不奈拍声催:酒醉时,被拍马声所惊扰。⑨映花骝马:指骑在骏马上的游人。⑩映:映照
虞美人 · 夜怀 【注解】 红香:比喻艳丽的容颜或美好的爱情。 辞人:诗人,指自己。 瘦损金荃句:形容女子体态消瘦,面容憔悴。 客衣不耐晚风尖:客衣即游子之衣,晚风尖指寒风刺骨。 痴忆:痴痴地回忆。 夜情年少倚春纤:在夜晚思念着年少时的恋人,依靠着春天般纤细的身体。 初更:半夜时。 忽送城头角,酒病时时作: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军号声,引起酒后不适,时时发作。 出游何用费沉吟:出游时不用多想犹豫。
石叶金凫带润。较声价、龙涎犹逊。暗向重帷探芳信。玉关来,汉宫方传不尽。 注释:石叶金凫带润,形容石上长有金色的草叶。石叶金凫带润,比较香的价格和地位,连龙涎都比不上它。暗向重帷探芳信,暗中向重重帷幕中探听消息。玉关来,汉朝皇宫中才刚刚传来这个消息。 莫使黄昏近。伴姣语、粉涡眉晕。独倚熏笼觉春困。忆人时,暖云中,心一寸。 注释:不要等到黄昏时分,以免错过美好的时刻。陪伴美人说话
【注释】 苹风:指春风和煦。内家妆束(zhuó):唐代宫女的装束,即唐宫女子所穿的服装。十三弦:古代乐器名。鸂鶒(yì xiān):水鸟,即鸳鸯。 【赏析】 此词是写春日游湖之情景,全词以“同止岳南湖舟中听歌”为题,抒发作者与友人在湖上听歌时的感受。首两句写舟中所见之景,三、四句写船窗倚处之景,末两句则写船中听歌时之感受。全篇语言清新明快,感情真挚深厚。 “玉楼春·同止岳南湖舟中听歌”这首词
【注释】 鹧鸪天 · 送项嵋雪游山阴兼讯刘蓝臣:鹧鸪天,词牌名。送项嵋雪游山阴,山阴即今浙江绍兴,古称山阴县,故此处指代绍兴。项嵋雪,即项安世。兼讯刘蓝臣,同时告知刘蓝臣。刘蓝臣,刘克庄字。“刘生曲”,指刘克庄的乐府诗。 有客乘船气吐霓,千山先禁子规啼。 有客人乘着船儿,神采奕奕仿佛长虹贯日, 千山万重,似乎都为这鸟儿的歌声而止步,不敢鸣啼。 “有客”,是说有位客人乘船而来,“霓”是彩虹的意思
南乡子 吴地有情人,话彻联床隔几春。眼底铜檠销夜漏,逡巡,高筑糟丘画轮。 富贵竟谁真,花絮同飘陌上尘。无奈热肠闲不得,殷勤,好为青山惜此身。 注释: 1. 吴地:指古代的苏州地区,因为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影响,这里的人们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 2. 情人:指相爱的人,这里泛指朋友或知己。 3. 话彻:畅谈。 4. 联床:一起睡觉,形容亲密无间。 5. 几春:几个春天,表示很长时间。 6. 眼底
【解析】 本诗的注释要全面,译文要准确。 第一句:错落亭中雨,没个忘情地。三台催得唱黄鸡,遥想插花马背踏青泥。 这里指代陈路若窹轩酒坐;“亭中”指亭子中;“错落”,形容杂乱、参差不齐;“没个”,没有,没有这个;“三台”,指三更天,也就是半夜时分,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即夜半为一更,次为再,第三是三,第四为四,第五为五,所以三更天就是半夜时分;“唱黄鸡”,指唱歌,黄鸡是古时的一种乐器;“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