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溶
临江仙·旅恨 风日丽人杨柳岸,玉沙曾骤花鞯。旧游不见柳飞绵。钱神交已绝,憔悴五侯筵。 雪封沧海犹垂钓,羊裘破自今年。侠肠百折酒罅前。何戡头已白,谁与诉鶤弦。 注释: 风日丽人杨柳岸: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在杨柳岸边游玩。 玉沙曾骤花鞯:曾经用玉色的马鞍装饰的马匹奔跑在花田之中。 旧游不见柳飞绵:过去的游乐场景已经无法看到,只剩下随风飘动的柳絮。 钱神交已绝:金钱和权力的交易已经断绝。 憔悴五侯筵
【注释】: 蝶恋花 · 杏花(1)深巷卖花,指在小巷里卖花的姑娘。将客唤,把买花的人叫过来。候逼清明,指清明节快要到了。韶光半,美好的时光只有一半。玉勒,玉饰的马勒,这里借代马蹄声。城南芳草岸,指城南边长满了花草的小路上。(2)娇盼,娇媚地盼望。沽酒,买酒。他家,指买酒人。空零乱,雨下得很大很密,像什么东西被打散了一样。粉涡,指脸上的酒窝。红尚浅,脸上的红色还未完全退去。有人楼上和春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内容、情感、手法、风格等进行分析,然后给出鉴赏。解答此题时注意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如“古长安、不少银筝”“休便踏霜行,今宵换鬓星”等。 【答案】 译文:何处能表达出我的多情?秋波荡漾着心上的青丝。古长安,没有几个能弹奏银筝的人,会得中年陶写意,商女唱,也轻盈。 休便踏霜行,今宵换鬓星。卷金蕉、添个茶铛。纵是沈郎能谱韵,听醉语,不分明。 赏析:
``` 唐多令 阻风铜陵溪馆涨愁烟,寒沙落雁前。对床头、短剑萧然。恨乏故人携酒送,渔灯畔,枕书眠。 无语泪空悬,征衫似旧年。望江心、白浪连天。尽把香车吹散了,刚留我,倦游船。 注释: - 溪馆:指的是停泊的小旅馆或驿站。 - 涨愁烟:形容水气蒸腾,烟雾缭绕的景象。 - 寒沙:冰冷的沙地。 - 落雁前:比喻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 - 萧然:形容剑身发出的声音。 - 故人:老朋友。 - 渔灯畔
临江仙·同俞右吉看牡丹 【译文】 曾是洛阳的游侠客,为名花销魂。相偎乡路酒重赊。暖香开未遍,疑待鼓声挝。 亭上乐章多协律,倾城今在谁家。日光须用锦丝遮。也知蜂蝶性,春暮最夭邪。 【注释】 曾:曾经 为名花:因牡丹有富贵荣华之意 相偎乡路酒重赊:相依偎着回家的路途中,把酒都赊了 亭上:指宴会的场所,亭子上 谐律:协调音律 倾城:倾国倾城的人 须:必须 锦丝:织锦的丝带,古代一种贵重的装饰物 也知
【注释】 乙酉:指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唐多令:词牌名。 瑶华:美玉。 天孙:织女。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牛郎织女的七夕节感怀之作。上片起首三句,写秋声、秋风和秋雨。“梧叶一声干,”是秋天的声响,“瑶华再见难”,是秋日的景象。“洞箫中,清泪成团”是诗人在凄凉的秋风中听到洞箫声而流泪的情景。“惆怅仙翁骑白凤,刚遇得,汉宫残”,是说在这凄凉的秋景中,想起了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乞巧欲追欢
翠眉初荡情波转,午夜觥筹暖。 一身重叠好风吹,谁念客肠离恨却千回。 歌阑恼杀邻鸡报,尘暗长安道。 明朝还约卧花茵,无奈今宵已瘦看花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翠眉初荡情波转: - “翠眉”指的是女子浓密的眉毛,此处用以形容女性的美丽。 - “初荡”意味着刚刚轻轻摆动,增添了一种轻柔的感觉。 - “情波”通常用来形容情感波动,这里指女子的情意。 - “转”,可能是指情绪或情感的波动。 -
诗句: 吴舫出娇娥,轻衫蹙绣罗。踏花田、冷透双靴。任是锦帆催去急,留客意,有回波。 译文: 在船上的船舱里走出了美丽的女子,穿着轻薄的丝绸衣服,绣着精美的花纹。她走在盛开的花田中,她的双腿被寒冷刺透。尽管是锦帆快马催促着她前行,但她仍然保持着留客的心情,任由船儿荡漾。 注释: ①娇娥:美女。②轻衫:轻薄的丝绸衣服。③蹙绣罗:刺绣的丝罗衣。④踏花田:漫步在花田中。⑤锦帆:彩绘的船只。⑥回波
【注释】 紫沙:一种细沙。团(tuán)就:搓成一团。百花泥:指瓷炉的花纹是各种花卉。玲珑:精致。博山:博山炉,古代的一种取暖器。低:低矮。安排处:指放置瓷炉的地方。宜深帐:适宜深藏于帐中。看篆烟、袅过锦帆西:指炉上蒸腾的烟雾缭绕,仿佛锦帆西去。 软暖:温暖如春。把人迷:使人着迷。宝凫(fú):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长日:长时间。不须携:用不着带在身边。惜无个:可惜没有这样的人。真消受:真是值得享受
这首诗是辛弃疾的《踏莎行·赋云中》。诗人在这首词里,通过描写一个闺怨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痛苦和不幸。 “堠雪翻鸦,城冰浴马,捣衣声里重门闭。”这三句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城外的雪飞上了乌鸦的巢边,城门边的马被冰冷的水冻得瑟瑟发抖。这些景象都在说明冬天的到来,而这个冬天对于人们来说,无疑是寒冷且漫长的。 “琵琶忽送短墙西,当时不是无情地。”这一句诗则揭示了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