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南浦 其四 改儿子鋆和作 飐水逐霏红,快涉波泛萍,风送初满。 绿意惹江湄,千山外、沉沉断云谁剪。 竹边蒲里,绉纹斜照浮阴浅。 卧窗有客刚破睡,看拂晴霞绮片。 随湘任转无心,羡捷叶惊鸿,轻幢比燕。 空影淡仍明,登仙去、瀛岛洞天窥遍。 春潮急晚,掉回应带催归怨。 翠烟犹挂初蟾夜,难认映沙天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
南浦 其二 师曾同赋前题,叠韵答之 注释: 1. 南浦二首:指《诗经·周南·关雎》中的一首。这是《周南·关雎》的第二篇。 2. 师曾:作者的朋友,名叫师曾。 3. 同赋前题:师曾和作者共同为这首诗作题目。 4. 叠韵:诗歌中同一韵部的字重复押韵。 5. 空冥:虚无缥缈,无边无际。 6. 天去遥:天空遥远的样子。 7. 泾溅:水花四溅。 8. 裁缝就:缝纫完成的样子。 9. 吴娘
【注释】: 惜红衣:怜惜红色的衣物(指落红)。 忆南泊旧游:回忆起在南边水边游玩的旧时游乐之地。 师曾写荷卷子:指宋代诗人苏轼的《和陶饮酒》诗中的“师曾画鱼”,即师曾画的荷花。 次石帚韵:指苏轼的《和陶饮酒》诗中的“石城”韵,与“雨讯黏秋,诗痕话墨”押韵。 雨讯:秋雨的声音。 黏秋:秋天的雨声如秋雨细密地落下。 梦冷愁新:梦中感到寒冷,心中充满忧愁。 沉沉压娇碧:梦中的景色如娇艳的绿色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释义和赏析: 南歌子 祀灶日闻爆竹声 这句诗描述了在祭祀灶神的日子,听到了爆竹的声音。爆竹声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用爆竹来驱邪迎福。这里的“祀灶日”指的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传统上是祭拜灶神的日子。 发发寒初破,沉沉梦正惊 这句诗描绘了初春时节寒冷尚未完全消散,人们刚刚从梦中醒来,感受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寒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湘江碧波和南岳苍翠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则抒发了作者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词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宋词中的佳作之一。 鹧鸪天 南眉既属写岳苍湘碧图,以诗来谢,酬之 眼底湘波眉外山。 眼情眉意有无间。 未除豪气归难得,向老诗魂去复还。 残梦续,懒云闲。 秋风落叶又长安。 从君闭户图衡岳,空忆先妃泪竹斑
鹧鸪天 元辰广和楼演富连成部 箫管皇都数盛明。 查楼旧地尚能名。 可怜弟子教成队,到处人才让后生。 闻吉语,话书楹。 曈曈晓日耀干旌。 依然十万春花梦,座上梅村更泪倾。 注释: 1. 箫管皇都数盛明:指在繁华的京城中,箫管声声,热闹非凡。 2. 查楼旧地尚能名:查楼是北京的一个历史名楼,这里指它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和名声。 3. 可怜弟子教成队:这里的“可怜”是同情的意思
注释: 1. 人老去,南国又春残:人老了,南方的春天也快要结束了。 2. 莺正调雏慵对语:黄莺(莺)正忙着哺育它的雏儿,懒得和人说话。 3. 梅才结子已含酸:梅花刚结果,已经有些酸味了。 4. 江畹更芬兰:江边的花圃更显得芬芳宜人。 赏析: 《望江南·其四》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词中的“人老去,南国又春残”描绘了一幅人渐渐老去,而春色将尽的景象。接着“莺正调雏慵对语
卜算子·壬戌元辰 衾恋去年寒,眉上今年喜。爆竹初停客未来,晓色含烟紫。 注释:被子依恋着去年的寒冷,眉毛上却有着今年的喜气。爆竹声刚刚停歇,客人还没有到来,天色还带着早晨的薄雾紫色。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在壬戌年的正月初一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新春佳节的喜悦之情。 译文: 被子依恋去年的寒冷,眉毛上却有着今年的喜气。爆竹声刚刚停歇,客人还没有到来,天色还带着早晨的薄雾紫色。 人喜欢旧年的美好
诗句释义 1 "御街行·送春归,生贵筑境内,华似蔷薇,野生沿途,春暮而华,华落春尽矣": 描述春天结束的景色和感受。 2. "拟易安": 暗示了作者对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模仿。 3. "临歧知是春归处。驿蓦岭,华生路。长芒短刺并遮拦,毕竟钩春不住": 描述了春天在路边的景象,比喻春天的短暂和无法留住。 4. "粉红销尽,胭脂融泪,春竟何时去": 描绘了春天结束时的美丽景象
【注释】 芳草渡:指江边的渡口。兰:兰花,此处以花代人。拟清真:拟古乐府《兰若生幽泉》之意,即写兰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旁。 削翠颖:指兰花的花苞,刚长出尚未绽放。丽日江南:明媚晴朗的春光照耀着江南。乱莺飞起:形容春天鸟语花香,生机盎然。陌薰风:指春风拂过田野。闺深梦暖人喜:女子在闺中,春风吹拂,梦中感到心旷神怡。香草情悴美:兰花芳香而美丽,这里以美人比喻。骚心琴音:指弹奏的曲子有诗意、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