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煦
【注释】 水调歌头 · 题蒯子范先生坐翠微图 公也古循吏,杖节出夔州。千家山郭如画,岚翠上南楼。 天遣婆娑老子,消受隐囊纱帽,来领峡中秋。万里控邛僰,何用觅封侯。 梧竹暗,风日美,足淹留。中兴绛灌何限,四顾邈无俦。 却有渝童巴女,岁岁朱旗铜鼓,韎韐拜前驺。我起为公舞,一啸看吴钩。 译文: 您也是一位古代的循吏,持节从夔州出走。 千家山城如画,岚翠映照着南楼。 老天爷让我像汉初的萧何、曹参一样
【注释】 ①琐窗寒:词牌名,此为双调,六十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十句三平韵。 ②二十一日:二十日加一日。 ③湘南:湖南以南地区。 ④微阴作寒:微微的阴沉带来寒冷的感觉。 ⑤垂垂:渐渐。 ⑥雪意:如雪花般洁白而冷清的意境。 ⑦远峰数点:远处山峰点缀成几个小点。 ⑧野鸟掠帆去:像野鸟一样掠过帆船。 ⑨沙水明瑟:水中的沙砾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净。 ⑩时有渔舟三两:不时有几只渔船经过。 ⑪溯洄
诗句原文: 花气冥濛欲破禅。纹帘棐几静娟娟。薄寒时节镇相怜。 译文注释: 花的香气朦胧而迷离,仿佛能穿透心境,达到一种禅意的境地。窗帘上挂着精美的花纹,书桌旁放着质朴的木制椅子,显得格外清幽宁静。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和令人感伤。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淡泊明志、高洁脱俗的意境画面。通过“花气冥濛欲破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心如止水的向往。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 “朔风正峭”,意思是朔风正劲,寒气逼人。“又一篷夜雪,江空人杳。”意思是:又是一场夜晚的大雪,使得江水都空了,人也不见踪影。“几片冻鸥,不管残寒下云表。”意思是:几片冻僵的鸥鸟,不顾严寒直冲云霄。“休讶潘郎鬓点”,意思是:不要奇怪潘安的鬓发斑白,因为他愁绪满怀,忧愁不止
【注释】 屈沱女媭:指湘妃。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之句。后即以“屈沱女媭”指湘水之神。 捣衣处:在今湖南省常德、桃源一带,这里泛指沅湘地区。 楚甸:指湖南的洞庭湖周围。 橘柚寒无际:指洞庭湖畔,橘柚树因气候寒冷而凋谢殆尽,一片萧瑟。 清砧(zhēn)断续猿:指女子用木杵敲打石臼来捣衣服的声音。猿声不断。 实下三声泪:指女子因思念远行在外的夫君而落泪。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醉花间”。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上片第三、四句为两处换头,下片第一、二句为两处换头。 采尽江蓠客未归:采尽江蓠,指采尽了春草。江蓠,一种香草,这里指春草。 一湖春水碧差池:一池春水,碧波荡漾,但水面上却有几只鸳鸯在嬉戏。差池,错乱的样子。 旧梦欲凭归燕说,新愁只有落花知:旧日的梦境仿佛就在眼前,想借归来的燕子去向它诉说;新愁却只有那凋零的落花知道
【注释】1.“霓裳中序第一”:指《霓裳中序第一》曲,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2.“孤舟夜泊”:孤舟,即小船,夜泊,即夜宿。 3.“海上断鸿”:海上的雁叫声。 4.“怆然赋此”:怆然,悲伤的样子。 5.“凉蟾弄翠壑”:蟾蜍,俗称癞头、癞蛤蟆、癞头虫等。弄,玩耍。 6.“星垂江阁”:垂,下垂。 7.“音书漫托”:音书,指书信。漫,随便。 8.“怕去鸿、犹怨漂泊”:怕去鸿,即担心鸿雁。犹,还
【注释】 斜帆:船帆,斜挂在天上。 萧萧:风声。荒陂(pí):池塘。 断塔:残破的古塔。黄叶:指秋叶。 几点轻沤(ōu):水波上漂浮的小水泡。沤:水中的气泡。 故垒西边:故地或旧地西侧。 萝阴孤啸:萝草之下有鸟儿独自悲鸣。 片云凉屿:一片云朵上的清凉小岛。 莫上层楼:别登上高楼。 一寸相思:一点相思之情。 征鸿又杳:大雁南飞又不见踪影了。 【赏析】
译文: 我乘船在江上望见巫山,想起那漱泉的美景。 天际的行船,在愁绪中经过三峡。夕阳照在高楼上,兴亡之事询问着啼鸟。极目远眺,看见河水急流将道路冲毁,渐渐忘记了汉家陵阙。城头上荒废的捣衣石砧,沙洲边的断碛,遗恨还在回荡。 我漫无目的地回首眺望,听见雨声在僧庐中叮咚。几盏灯笼下,寒虫共奏凄绝的乐章。刚是围巾被风吹走,可惜西风吹得离别太快。大雁远远飞向南方,题画处也早已被扫尽了残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清波引盟心古井图,同漱泉各赋半阕”意思是:清波涟漪,映照着我盟誓的心,如同那古老井台的图景;我们一起在泉水旁吟诵,各自写下了半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