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注释】 行过重重楼柱:经过层层的楼阁。行,经过。 随意低低窗户:随便地低着窗户。随意,随便、任意。低低,形容声音细碎而轻柔。 一树碧梧桐,垂在小帘深处:一棵树上长满了碧绿色的梧桐树,树枝垂到小小的窗帘的深处。一树,指一棵梧桐树。碧梧,即绿梧桐,这里指梧桐叶的颜色。梧桐树常绿,叶子呈绿色或深绿色,秋天变黄。此处用“一树”强调梧桐之多。垂,垂下。小帘深处,指帘子里面,也即窗内。帘深,指窗帘很长
【注释】 ①衣上微霜淅淅:衣服上沾有微微的霜。 ②侧侧:寒风阵阵。 ③和泪出门时,又是月高时节:在冷风细雨中,泪眼朦胧地走出家门,已是月高天明之时。 ④小立:站得稍微远一些。 ⑤将息:安歇、休息。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首句写天气寒冷,衣上已有微露的白霜。次句写门外风声细细,似有寒风袭来。三、四句是全诗的核心,写女子在凄清的月光下,含泪走出家门,却不知又是哪个“月高”时节。五、六两句以景结情
诗句释义: 1. 棹入藕花深处,掠水钟声低度。 译文:船只驶入荷花深处,水面上的钟声轻轻飘荡。 注释:棹(zhào)指船桨,藕花深处表示船在荷叶之间穿行。掠水是指水面上的声音,钟声低度指的是钟声轻轻飘荡。 2. 打桨乱红霞,飞起一行鸥鹭。 译文:摇动船桨时,红色的晚霞被搅得一片混乱,一群鸥鹭从天而降。 注释:打桨是划船的动作,乱红霞形容晚霞的颜色被搅乱。一行鸥鹭指的是成群的鸟。 3. 休去,休去
【诗句】 展轴全非故我。 相对浑疑两个。 甚矣叹吾衰,不是寻常摧挫。 无那。 无那。 此事怎生躲过。 【译文】 展开的画卷完全不是我原来的风格与思想, 面对这样的作品时,我不禁怀疑自己的审美观念。 真是太悲伤了,我并没有遭受到通常所说的挫折和打击。 没有办法。 真的没有办法。 怎样才能避开这一切呢? 【注释】 展轴:指画作、书法等艺术作品。 浑疑:疑惑地觉得。 甚矣:非常啊。 摧挫:挫折
这首诗名为《如梦令》,作者不详。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诗句解读:"莺语催残红雨" 描述了春天的景色,莺鸟在树上鸣叫,催促着红色的花瓣落下,形成了雨一般的红色花雨。 - 关键词: "莺语"(莺鸟的叫声), "催残红雨"(催促落下的红色花瓣像雨)。 2. 译文:鸟儿的鸣叫声似乎在催促着花瓣落下,仿佛是红色的雨滴纷纷扬扬。好景不常,离别之情也随之增加。 3. 赏析
【译文】 绿抹青山的楼阁映入水中,红透的酒旗随风飘扬。送眼望去只见一片空蒙的景象,几缕斜阳快要落山了。 一阵一阵的花香和树影在飘荡。 【赏析】 《如梦令·红桥晚眺》是一首写景词,描写了作者在晚春的红桥上远眺景色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惜别的惆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诗句,然后根据对诗歌的内容、语言、情感的把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以及运用的手法技巧等。本题中,要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意,再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已矣旧邦社屋,不死犹存面目!”意思是:罢了!那曾经属于我的家乡房屋啊,即使死去了,还留着我这个人的样子;“蒙耻作遗民,有泪何从恸哭!”意思
《如梦令·望见故乡云树》 注释: 1. 望见故乡云树,鹿耳、鲲身如故。 2. 城郭已全非,彼族大难相与! 3. 归去、归去,哭别先人庐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台湾后,望着故乡的云树,回忆起家乡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立场。首句“望见故乡云树”,诗人通过“云树”这一意象,勾勒出故乡的美丽景色,唤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第二句“鹿耳、鲲身如故”
【注】见也:相见。匆匆:匆忙的样子。来是梦中来,去是梦魂相送:作者从梦中走来,又像由梦魂中离去。 译文: 见了你却如梦一般匆匆忙忙。分别的时候也如梦一般匆匆忙忙。我来到你这里像是从梦中来,而离别时你又像梦魂在送我。 赏析: 《如梦令》词调名取自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词《更漏子》:“玉炉沉水袅残烟,重试檀痕泪不干”。这首词上片写与伊人别后的情景,下片写自己对伊人的深情思念。全词以“梦”为中心意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本首诗是一首闺怨词。全诗三段,每段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郎住采莲塘里,妾住采菱湾底。”此句点明自己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