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无绪,无绪”是说作者心中愁绪难消,思绪纷繁。“一院残莺新絮”写春天的景物,但此时却无人欣赏,只留下落花飞絮,让人惆怅。“几夜剪灯听雨”是说词人整夜听着窗外的细雨声,“帘卷落红飞处”,是说红色的帘子卷起后飘落在窗外,这两句描写的是词人的孤独和哀怨。“那更替花愁,春要舍将人去。”是说那花儿也感到愁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手法、语言和思想情感等内容的理解掌握。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和技巧的题目,注意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分析,此题主要用“意象”赏析,解答时抓住“柳”“晓烟”“雏莺”,然后指出其特点,最后点明其作用。 “如梦令·新柳”,词牌名。 上片:几日春风摇飏。淡碧便生微浪。带得晓烟浓,犹怯雏莺啭响。楼上。楼上。早怕陌头遥望。
纤月一钩凉宇,夜色凄清如许。 纤:细小的,这里形容月亮很小。 纨扇乍捐时,触著别离情绪。 纨扇:用绢做的扇子。 乍捐:突然被拿走了。 时:时候。 坐看隔河牛女。 坐看:坐着看着。 隔河:隔着一条河。 牛女:牛郎和织女,传说他们是一对恋人,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此指牵牛星和织女星
【解析】 此词上阕写梦中所见。“何事”,为什么。“芳魂”,美好的灵魂,即梦中所闻的花香。“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梦中所见的花朵盛开。“翠红”指花的颜色,此处代指女子的容貌。“深处”指花的深心处。“香梦忽惊回”,忽然被惊醒,醒来后感到十分惊讶,好像在做梦一样。“暖日半庭花雨”意思是:温暖的阳光下,庭院里花瓣飘落如同一场花雨。“无语”意思是:没有话可说,即无言以对。 下阕写词人在醒来后的感叹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门掩落花如雪” - 描述景象:“门被落下的花装饰得像下着雪一样”,这里的“门掩”可能指的是关闭,而“落花如雪”则形容花瓣飘落如同雪花般密集。这种景色营造了一种春末夏初的朦胧美。 2. “帘外一钩新月” - 描绘夜晚的景象:“窗帘之外挂着一弯新月”。这表达了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月光柔和地映照在室内。 3. “深院近黄昏” - 时间与环境描写:“深深的庭院里
【解析】 此诗为1908年作者在湖南时所作。“帝子花”,即杜鹃花。相传帝子游于江滨,见一女子,以玉簪遗之,因思而不得,遂化为杜鹃。后唐庄宗李存勖灭蜀后,有感于此而作此词。 【答案】 译文:杜鹃花开时节又凋零,我寄语东皇,请珍重这花。夜来风雨交加,杜鹃花的枝枝叶叶被摧折,一片凄惨。 注释:帝子:指杜鹃花。相传帝子游于江滨,见一女子,以玉簪遗之,因思而不得,遂化为杜鹃。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杜鹃花之作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旅怀:游子之心。烦扰:烦恼。怕听蝉鸣林筱:担心听不清楚蝉鸣的声音。林筱:树林中的草。早催凉:早有凉意。切莫更催日皎:不要催促太阳出来。可晓,可晓,窗外一声知了:知道什么?可晓:明白,了解。 【赏析】 《如梦令·闻禅有感》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诗人在寺庙中听到禅僧念经的声音,勾起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词人用“忆”字开篇,表达了他对自己游子之心的追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理解和分析。 “转眼炎凉堪畏”意思是:转眼间,炎凉的变化令人害怕。 “人在暖红如醉”意思是:人处在温暖的红色环境中像醉酒一样。 “落叶打虚棂,惊醒昏灯残睡”意思是:落叶敲打着窗扉上的虚棂,把昏黄的灯光也惊醒了。 “知否,知否”意思是:知道吗?知道吗? “秋雨秋风情味”意思是:秋天的雨水和秋天的气息。 【答案】 转眼炎凉堪畏 (转眼)转瞬间; 人在暖红如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的关键词是“昨夜”“烛花”“佯羞”等,然后结合这些关键词进行赏析。 ①“昨夜烛花无赖”:昨夜的烛花(即蜡烛)不知为什么,竟无精打采。“无赖”,指烛花不老实。 ②“照尽佯羞薄媚”:把蜡烛点亮,照着她那娇媚的样子。“佯羞”是指她故意装出羞涩的表情。 ③“细雨嫩寒天”:下着蒙蒙细雨,天气很冷
诗句解释: 1. 露湿玉阶时候:形容时间是早晨,因为露水已经打湿了台阶。 2. 妆点秋容消瘦:形容海棠的花朵经过露水的滋润变得更加鲜艳,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 3. 试写画中看,脂晕粉香盈袖:形容自己在画中看到海棠,闻到它散发出来的香气,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中。 4. 知否?知否?清影怜它如旧: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在问对方是否知道。 译文: 清晨的露水打湿了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