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于仕途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隐耕为陈参政作: - 这句表明了创作此诗的目的,即通过诗歌来描绘陈参政的隐居生活,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 孔明南阳庐,伊尹有莘野: - 这两句借用诸葛亮和伊尹的典故,来形容隐居生活的清贫简朴。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过着淡泊名利、专心致志的生活;伊尹则在有莘野上
《松下居偶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 诗句释义: 1. 我此松下居,即事良可悦。 我此时在松下居住,即事(指日常生活琐事)确实让我感到愉快。 2. 闭户留白云,开轩放明月。 我关上门窗,留住了飘浮的白云;打开窗户,让明月洒满室内。 3. 松响风急来,泉流雨初歇。 松林中风吹过,发出声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明时忘世士,所乐在樵苏。 - 明时:指当官的时候。 - 忘世士:忘却世事的隐士。 - 乐:喜欢。 - 樵苏:砍柴和做饭,指隐居生活。 2. 自无钟鼎念,此心常宴如。 - 自无钟鼎念:没有钟鼎富贵之念。 - 宴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3. 清晨砺斧出,孤云引行裾。 - 清晨:黎明时分。 - 砺斧:磨斧头。 - 行裾:步行时的衣襟。 4. 薄暮负薪入,明月照庭除。 - 薄暮
蜀王江汉朝宗图 - 诗句解读:这句诗描述了江河的源头和流向,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向往。 - 译文:岷山之水,汇入汉水;汉水之水,流入大海。万古波涛滚滚,如同坤轴在动。荆州东下,汇流成长河,使得长江、黄河都朝宗于此,名重天下。 - 关键词注释:江汉朝宗,指江河之水汇聚于某地。坤轴,指大地的轴线。荆州,指今天的湖北省一带。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江河源远流长的壮丽景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石壁挂青萝,禅房在其下。 —— 石壁上挂着青萝,这是一座禅房,位于石壁之下。 2. 松枝裁作扉,茅覆不用瓦。 —— 用松树枝条裁剪成门,茅草覆盖屋顶,不需要瓦片。 3. 若人百念忘,襟怀自潇洒。 —— 如果人能忘记所有杂念,那么他的胸怀就会显得自然洒脱。 4.
偶地居,即吾庐。 绝胜树下宿。 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 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 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 燕坐白日间,青山常在目。 明月到床前,更深代明烛。 几有寒山诗,兴来时一读。 十日不出门,满阶春草绿。 注释: 1. 偶地即吾庐:偶然找到的地方,就是我自己的住所。 2. 绝胜树下宿:比在树底下睡觉更好。 3. 不在千万间:不在那么多的房子里。 4. 安居心自足:住在这里,心里就满足了
扬舲下大江,江寒欲飞雪。 扬帆起航,驶向长江的深处。江水寒冷如冬日的雪花,似乎连水面都冻结了。 高帆天际遥,独雁云边没。 船帆高悬,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但远处的雁群却消失在天边,仿佛被云雾吞没了一般。 烟波渺何之,倏忽成楚越。 茫茫的烟波之中,我不知去向何方。转眼之间,我仿佛已经来到了楚国和越国之间。 遂令白首人,年华感消歇。 让我这个满头白发的人也感到岁月无情,时间匆匆消逝
夜宿陜州的译文: 烈风振林木,中夜闻号呼。 重衾冷于水,照壁青灯孤。 念此苦寒月,单车走长途。 明当度关去,岁晏将何如。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宗泐在元末明初所作,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的孤独与坚韧。诗中提到“烈风振林木”,描绘了风力强劲、林木摇曳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对生命的威胁。而“中夜闻号呼”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时内心的惊恐和无助。诗人用“重衾冷于水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画景,后两句写题诗。 第一句“城居不见山”,诗人身居城郭之中而看不到群山,这在诗人看来是十分可惜的,所以用“城居”和“不见山”来表现自己内心的遗憾之情。 第二句“披图得佳趣”。这里的“佳趣”,指的就是山的美景,也就是“城居”所不能看到的山的美景。 第三句“茆茨隐石根”,这句是说茅屋隐藏于石根之下,也就是“山居”才能看到的景象。 第四句“槎桥入溪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东封泰山的诗,诗人以“鲁王登泰山”为中心,描绘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和作者登山所见所感。全诗四十六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泰山之巍峨、壮观;第二部分写登山途中所见景色;第三部分写泰山之高峻,以及登顶后的感受。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1. 宫漏声沉天欲晓:宫漏是指古代皇宫中报时所用的漏水壶。天将亮的时候,宫中的钟鼓楼开始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