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张侍郎栖凤山房诗(节选) 番禺饶名山,凤台独奇峭。丹崖耀白日,连林际飞鸟。 葛岭势相向,罗浮状如抱。昔年凤来栖,高梧成翠葆。 山房结构新,门径烟花绕。幽人不出户,典坟肆探讨。 卷帘兰气清,倚槛泉声小。骑羊五仙侣,时时来论道。 一从乘传车,十年迹如扫。出处成两途,荣华异枯槁。 披图思茫然,梦中归路杳。炎海静无波,秋岩桂花老。 注释: 1. 番禺:古地名,今指广州市附近地区。 2. 凤台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个在外地为官的人的劝慰。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1. 朝寒拥衾坐,隔屋闻书声。 早晨寒冷,我抱着被子坐着,听到隔壁传来书声。 注释:朝寒 - 早晨的寒冷;拥衾 - 抱住被子;坐 - 坐着。 2. 起扫车上雪,千山云雾冥。 我起来扫车上的积雪,只见千山被云雾笼罩。 注释:起 - 起床;扫 - 清理;车上雪 - 车上的积雪;千山 - 无数山峦;云雾冥 - 云雾弥漫。 3.
焦山寺鉴师临江轩 一峰如巨石,屹立江水中。 宝刹蔚崇构,势与山争雄。 若人于此住,超然尘外踪。 开轩当水面,下瞰冯夷宫。 鱼龙近几席,波涛荡襟胸。 有时天宇净,倒影清若空。 燕坐观众有,起灭殊无穷。 一念寂不动,㗳焉心境融。 焦先邈千载,遗丹射林红。 浩歌倚阑夕,明月生海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寺鉴师临江轩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判断正误,并加以比较。解答时可抓住诗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第一句中的“梁朝”指的是南齐和梁朝;“雨花台”是南京的一座著名古迹,相传在南朝梁天监年间,这里曾建有“同泰寺”,因寺内有一池经常溢水,于是人们将此地改名为“栖霞”;“城南陌”即城南的小路。
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是温馨且充满敬意的。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萱堂诗 - 解释:这是一首关于家族和敬老的诗歌,"萱堂"指的是母亲的居室,这里代指母亲的住所。 2. 堂后萱花明 - 解释:在母亲的居室后面种着美丽的萱草,象征母爱。 3. 堂中白发清 - 解释:堂中的老年人的头发干净、整洁。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得到了尊重和照顾,或者他们的年龄和智慧使他们值得尊敬。 4. 堂下弟与兄 - 解释
【诗句释义】 1. 倜傥:形容人有才学,志向远大。 2. 不偶世:指不被世人理解或认可。 3. 落魄:形容潦倒失意的状态。 4. 京国:指京城。 5. 五城:古代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五座山,这里指神仙之地。 6. 彩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美丽多彩。 7. 天街:皇宫的街道,此处指代皇城。 8. 一身风露秋:形容在秋夜中独自一人,感受到清冷和孤独。 9. 扬子:扬雄的号,这里是诗人自况。 10. 棹歌
寄题云门松风阁 何处听松风,金鸡山下阁。 夜凉月照窗,冷然满幽壑。 如卧江上楼,梦觉海涛作。 疑行洞庭野,两耳钧天乐。 溪翁闻性空,妙触了无着。 野马从鼓漂,太虚自寥廓。 缅怀师友情,抚卷翻不乐。 人亡阁亦非,题诗付冥漠。 【注释】 1. 何处听松风:在何处可以听到松涛阵阵? 2. 金鸡山下阁:金鸡山在杭州西湖的西南面,山上有亭叫“望仙台”,是观赏西湖全景的好地方。山下有一座楼阁,名为“望江楼”
题竹石图 竹石吾所爱,眼中无此清。 如在异乡客,忽逢亲弟兄。 奇质含古润,虚心抱幽贞。 浑忘是图画,疑有风云生。 注释: - 竹石:指的是竹子和石头,常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或自然景物。 - 吾所爱:我非常喜欢。 - 眼中无此清:眼中看不到这样的清雅。 - 如在异乡客:就像在异乡的客人一样。 - 忽逢亲弟兄:忽然遇到了亲兄弟。 - 奇质含古润:奇特的质地蕴含着古老的润泽。 - 虚心抱幽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庐山的壮丽山水画卷。 第一首诗"送僧游庐山",诗人以豪放的语言表达了对庐山的赞美。他认为庐山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地方,值得一游。"良游遂平素"则表明他与僧人一同来到庐山的目的是游览和游玩。"江帆渺何之,连峰散晴雾"两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江上帆影渺茫,远去何处?连绵的山峰上弥漫着淡淡的晴雾。这里的"江帆"和"连峰"都是庐山的特色景物,而"晴雾"则为画面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山中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全诗通过对青山、白云、溪流、茅庐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注释】 1. 青山半天高:形容山势高耸,直入云霄。 2. 白云如海涛:形容白云如同海中的波涛,浩渺而壮丽。 3. 溪流转谷口:指小溪顺着山间的谷口流淌。 4. 茅庐阚林坳:指茅庐坐落在树林的凹处。 5. 山人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