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水,出岷山,汉之水,出嶓冢,万古波涛坤轴动。
荆州东下汇流长,江汉朝宗名益重。
大哉金陵天子都,万方臣子争奔趋。
有如百川到溟渤,混茫无际涵空虚。
贤王受命封蜀土,忠孝为藩奉君父。
大峨遥挹北辰高,保障西南天一柱。
江之永,汉之广,蘼芜绿草年年长。
谁知派自天潢分,天潢近在青冥上。
蜀王江汉朝宗图
- 诗句解读:这句诗描述了江河的源头和流向,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向往。
- 译文:岷山之水,汇入汉水;汉水之水,流入大海。万古波涛滚滚,如同坤轴在动。荆州东下,汇流成长河,使得长江、黄河都朝宗于此,名重天下。
- 关键词注释:江汉朝宗,指江河之水汇聚于某地。坤轴,指大地的轴线。荆州,指今天的湖北省一带。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江河源远流长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万古波涛坤轴动
- 诗句解读:这句诗通过比喻,描绘了江河波涛汹涌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 译文:长江、黄河的万古波涛,如同大地的轴线在动。
- 关键词注释:坤轴,指大地的轴线。
赏析:这句诗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江河波涛汹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荆州东下汇流长
- 诗句解读:这句诗描述了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长江、黄河的交汇之地。
- 译文:荆州向东流淌,汇入长江、黄河的长流。
- 关键词注释:荆州,今天的湖北省一带。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荆州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其作为长江、黄河交汇之地的重要地位。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 江汉朝宗名益重
- 诗句解读:这句诗赞美了江、汉两河流域的水源丰富,强调它们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 译文:长江、黄河的水源丰富,因此它们的名字更加响亮。
- 关键词注释:江汉朝宗,指江河之水汇聚于某地。益重,意为更加响亮或重要。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江、汉两河流域水源丰富这一特点的赞美,强调它们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也展现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视。
- 大哉金陵天子都
- 诗句解读:这句诗赞美了金陵(今南京)作为天子都城的宏伟与壮丽。
- 译文:真是伟大的金陵啊,它成为了天子的都城,令人惊叹。
- 关键词注释:金陵,今南京。天子都城,指古代帝王居住和治理国家的中心城市。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金陵都城的描述,赞美了其宏伟与壮丽。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欣赏,也展示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视。
- 万方臣子争奔趋
- 诗句解读:这句诗描绘了众多臣子为了追随皇帝而奔赴金陵的情景,表达了对皇权的忠诚与向往。
- 译文:全国各地的臣子们都争相前往金陵,以追随皇帝为荣。
- 关键词注释:万方,指全国各地。臣子,指臣服于皇帝的人。奔趋,指争相前往。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臣子们奔赴金陵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他们对皇权的忠诚与向往。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权力的崇拜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
- 有如百川到溟渤
- 诗句解读:这句诗以自然界的湖泊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百川汇聚的场景,寓意着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 译文:就像百川汇集到大海一样,无数的河流汇聚在一起。
- 关键词注释:百川,指众多的河流。溟渤,指大海。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百川汇聚到大海这一自然现象的形象描述,寓意着国家的统一和团结。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也展示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视。
- 贤王受命封蜀土
- 诗句解读:这句诗描述了贤王被赋予重任,统治四川地区的情况。
- 译文:贤明的君主被赋予了统治四川地区的重任。
- 关键词注释:贤王,指贤明的君主。封蜀土,指统治四川地区。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贤王统治四川地区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贤能政治的追求和重视。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关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
- 忠孝为藩奉君父
- 诗句解读:这句诗强调了忠诚和孝顺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 译文:忠于国家,孝敬父母,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则。
- 关键词注释:藩,指藩篱、界限。奉君父,指尊敬国君。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忠诚和孝顺的赞美,强调了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规范的重视,也展示了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的追求。
- 大峨遥挹北辰高
- 诗句解读:这句诗用“大峨”来比喻北方的星辰,形容其位置高远,象征北方的统治者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严。
- 译文:遥望着北方的北斗七星(大峨),它的位置高远无比,象征着北方的统治者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严。
- 关键词注释:峨,指北斗星之一,即大熊座α星。北辰,指北方的星座。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北斗七星的赞美,象征北方的统治者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严。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天文知识的了解和热爱,也展现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