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南阳庐,伊尹有莘野。
遭时展经纶,岂是长隐者。
陈君蒲田居,耒耜常自把。
致力良已勤,所入未为寡。
矧今副方伯,承宣及秦夏。
厚禄代躬耕,峨冠称儒雅。
生逢尧舜君,耻在稷契下。
他日请归田,此志方可写。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于仕途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隐耕为陈参政作
  • 这句表明了创作此诗的目的,即通过诗歌来描绘陈参政的隐居生活,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 孔明南阳庐,伊尹有莘野
  • 这两句借用诸葛亮和伊尹的典故,来形容隐居生活的清贫简朴。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过着淡泊名利、专心致志的生活;伊尹则在有莘野上,过着耕读传家的简朴生活。
  1. 遭时展经纶,岂是长隐者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运不济,不能施展才华的感慨。诗人认为,即使身处隐居之地,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1. 陈君蒲田居,耒耜常自把
  • 这两句描述了陈参政在蒲田上的隐居生活,他经常手持耒耜,进行农耕劳作。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陈参政勤劳朴实的品质。
  1. 致力良已勤,所入未为寡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参政的赞扬之情。他认为陈参政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他致力于耕作,付出的努力并不少。同时,他所获得的回报也并不丰厚。
  1. 矧今副方伯,承宣及秦夏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渴望。他认为既然能够担任一方之长,就应该积极履行职责,宣扬国家的政策,治理好秦、夏等地区。
  1. 厚禄代躬耕,峨冠称儒雅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讽刺。他认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却忘记了耕种田地的辛苦,失去了文人应有的儒雅风度。
  1. 生逢尧舜君,耻在稷契下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逢盛世的自豪之情。他认为自己生得恰逢尧、舜这样的圣明君主,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不要像稷、契那样的贤臣那样默默无闻。
  1. 他日请归田,此志方可写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他希望有一天能够辞去官职,回到田野中,过上隐居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陈参政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仕途的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隐居和仕途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