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待月轩 开轩坐深更,待月出东岭。 须臾海上来,四壁光烱烱。 托兹聊自娱,观心庶遗境。 独羡寒山人,无物堪比并。 注释: - "开轩坐深更":打开窗户,坐到深夜。 - "待月出东岭":等待月亮从东边的山岭升起。 - "须臾海上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海上升起。 - "四壁光烱烱":四周的墙壁被明亮的月光照亮。 - "托兹聊自娱":姑且在这里自我娱乐。 - "观心庶遗境"
【注释】: 忆昔:回忆从前。白门道:指京城的街道,因杜牧《题白公亭/白公亭》诗:“一别心知两地秋,他乡又逢故人游”,故以“白门道”代指京城的街道。 我方:我年轻的时候。差少:稍微年长一点。 同乡异域:同在一方,而各自不同的地方(即故乡)。 月夕风晨:指每月初一十五或每月初八日、十六日,以及每月初二、初三、初四等,共十四天。 南台御史:官名。唐置南台御史台。后亦称御史台为南台。此指御史台。 荐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玄冬雨雪方载阴,闭门黄叶和云深。 诗句描述了冬季的阴雨天气,诗人闭门不出,窗外黄叶飘落,与乌云相映成趣。 重冈复岭乌不度,岂有远客来相寻。 诗人感叹重重山岗难以越过,哪有远方客人来访。 怜君两屐无新齿,足趼荒途五百里。 诗人同情友人穿着旧鞋行走在荒凉的路上,已经走了五百里了。 扪萝高陟麻姑坛,斧冰乱涉琴高水。 诗人攀着藤蔓上山
诗句:小白市,太白峰,二十里松居其中。 译文:在小白市集上,太白峰巍峨屹立,二十里的松树林环绕其间。一条幽深的小径,绿树成荫犹如翠羽覆盖;半空中,苍劲如龙的太白峰矗立天际。太白峰分九陇,其壮丽如同千古的佛宫一样宏伟。香云不动,梵呗合鸣,楼阁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昔日左庵在此说法,山谷回响撞击巨钟声。现在只能住在京城之中,梦魂夜夜飘向鄞江。 赏析: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
【注释】雪舟:指画家钱选。王公择:名不详。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作者友人钱选的一幅《雪舟图》。 第一句说:小船在月光的照耀下,载着飘飞的雪花,驶在清澈的溪山中,夜色中的山色和水色融为一体,像一片碧玉一样晶莹。 第二句写山中景象:岩前栖息的哀猿,因听到船上有人饮酒吟诗而惊动,不敢作声;沙滩上睡着的鸥鸟,因为被歌声所惊,也惊醒了,不敢再睡。 第三、四句写船上的情景:诗人举起酒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标题和注释来理解诗意。“境公开轩幽涧湄,青松白云相对宜”:境公的庭院里,开敞的轩窗掩映在幽静的山涧边,苍翠的青松和洁白的白云相互辉映十分相宜。“朝看白云松上起,暮看白云松下归”:早晨看见白云飘动着从松枝上升起,傍晚又看见白云静静地从松枝上落下。“松云无情岂相恋,几度天风吹不散”:青松和白云之间没有情感,怎么会相互依恋呢
诗句:摩云霄人不复见,高风独为今所羡。 译文:曾经见过摩云霄的人已经不在了,只有那高风峻岭还让人感到羡慕。 赏析: 这句话通过对“摩云霄人不复见”的描绘,传达出了一种历史的变迁感和人物的消逝感。这里的“摩云霄”可能是指一座高山或一处险峰,象征着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而“不复见”则表达了那种过去不可复得的遗憾与哀愁。接下来,“高风独为今所羡”则转向赞美自然风光的高峻与纯净
【注释】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东南。外史:神话中的仙人。清都:指神仙所居住的清静地方。吸景餐霞:指修炼成仙的过程。精魄:精神、形体。误落:错误地落入。尘世:人间。八千年:形容时间之长。回首:回头遥望。广成子:传说中的仙人。掌外庭:掌管天庭。外史:传说中主管记录人间事迹的仙人。轩辕:黄帝的号,古代帝王自称。道:问问题。拜跪坛前:恭敬地在坛前跪下。月如水:月光像水一样明亮。大布宽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墨竹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美态。 墨竹行 墨竹,一种以黑白两色为主的绘画风格,强调线条的流畅与力度。此诗以“墨竹”为题,意在赞美画家以墨色勾勒出竹子的精髓,使观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竹子的坚韧与优雅。 平生不识云心子,墨妙通神有如此。 ——我虽未识其人,但已深深被其墨竹所吸引。墨妙之深,如同通神,令人叹服。 眼中何处修竹林,湘水边头烟雨里。
《姑苏台歌》的诗意与译文解析释宗泐元末明初佛教诗人经典之作 1. 诗中意境及情感表达 - 姑苏台游历场景描绘 - 吴江水西山秋景描写 - 豪客夜歌舞之豪放风格 2. 历史背景与文化解读 - 释宗泐生平简介 - 元末明初时期社会背景 - 《心经》等经典注释活动 3. 诗句赏析 - “麋鹿游”象征何意 - “断烟荒草令人愁”表达情绪 - “当年霸业几英雄”怀旧与反思 4. 译文对照与翻译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