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市,太白峰,二十里松居其中。
一径阴阴翠羽盖,半空矗矗苍髯龙。
太白之峰分九陇,壮哉千古之佛宫。
香云不动梵呗合,楼阁倒影清池空。
左庵昔年此说法,山谷答响撞钜钟。
只今九重城里住,梦魂夜夜鄞江东。
钱塘有客曰王蒙,为君写此千万松。
座间惨惨起阴雾,屋底飒飒生清风。
何来禅子松下度,长衫大笠携一筇。
亦有驺从三四公,青林路口衣裳红。
我初展卷欲大叫,海上涌出高巃嵷。
云端缥缈下玉童,有路似与天相通。
自怜平生不一到,吁嗟老矣将焉从。
还君此图袖手坐,有目只送南飞鸿。

诗句:小白市,太白峰,二十里松居其中。

译文:在小白市集上,太白峰巍峨屹立,二十里的松树林环绕其间。一条幽深的小径,绿树成荫犹如翠羽覆盖;半空中,苍劲如龙的太白峰矗立天际。太白峰分九陇,其壮丽如同千古的佛宫一样宏伟。香云不动,梵呗合鸣,楼阁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昔日左庵在此说法,山谷回响撞击巨钟声。现在只能住在京城之中,梦魂夜夜飘向鄞江。

赏析: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向往。首句“小白市”,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市集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都市之中。而“太白峰”则以其高峻、险峻的特点,为整幅画卷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第二句“二十里松居其中”,通过数字的运用,突出了太白峰周围松树林的规模之大。这些松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枝繁叶茂,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诗人以“一径阴阴翠羽盖,半空矗矗苍髯龙”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和特点,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太白之峰分九陇”,进一步强调了太白峰的壮观。九陇是指太白峰被分割成九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景观。这一描述不仅展示了太白峰的立体感,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壮哉千古之佛宫”,则是对太白峰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赞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太白峰深厚的情感,同时也揭示了其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地位。这里的“佛宫”既指寺庙建筑,也象征太白峰本身,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

第四句“香云不动梵呗合”,通过“香云”二字,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而“梵呗合鸣”则形容了寺庙内僧人诵经的声音悠扬动听,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宁静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第五句“楼阁倒影清池空”,则通过描写楼阁倒影在清澈的池塘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这句诗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还蕴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感慨。

第六句“左庵昔年此说法,山谷答响撞巨钟”,回忆了昔日左庵在此说法的情景,山谷回响撞击巨钟声。这里的“昔年”一词,既回顾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又表达了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而“撞巨钟”则是对当时场景的一种夸张描述,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想象力。

第七句“只今九重城里住,梦魂夜夜鄞江东”,则转向了现实生活。这里的“九重”一词,既指代皇宫,也象征着诗人自己身处高位却无法施展抱负的境地。而“梦魂夜夜鄞江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中的“梦魂”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也揭示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

最后一句“钱塘有客曰王蒙,为君写此千万松”,则由诗人的视角转换到他人的视角。这里的“钱塘”指的是杭州,而“王蒙”则是一位擅长绘画的画家。诗人邀请他为这幅图创作并赋予它生命,这既是一种赞赏也是一种期待。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与执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八句“座间惨惨起阴雾,屋底飒飒生清风”,则是对画作中景色的具体描绘。这里的“惨惨”和“飒飒”都是形容词,分别形容了阴郁和清新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更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九句“何来禅子松下度,长衫大笠携一筇”,则转向了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这里的“禅子”指的是修行者,而“松下度”则暗示了他们在山林间行走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他们身着长衫大笠的形象和携带一根筇杖的细节,传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第十句“亦有驺从三四公,青林路口衣裳红”,则进一步描绘了人物群像。这里的“驺从”指的是随行的侍从或仆人,而“三四公”则暗示了他们的官职或地位。这些人物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动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重视。

第十一句“我初展卷欲大叫,海上涌出高巃嵷”,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初展卷”表示刚刚打开画卷的动作,而“欲大叫”则表达了诗人看到画中景象时的激动心情。“海上涌出高巃嵷”则是一种比喻和夸张的表达手法,将画作中的景象比作真正的大海中冒出的山峰,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第十二句“云端缥缈下玉童,有路似与天相通”,“玉童”指的是仙童或神仙的化身,而“有路似与天相通”则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云端缥缈”和“似与天相通”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第十三句“自怜平生不一到,吁嗟老矣将焉从”,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与无奈。这里的“不一举”表示从未有机会实现的愿望,而“吁嗟老矣将焉从”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叹息。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第十四句“还君此图袖手坐,有目只送南飞鸿”,则是对画作的欣赏与赠言。这里的“还君此图”表示将画作归还给朋友,而“袖手坐”则意味着诗人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面对画作。最后的“有目只送南飞鸿”则是一种祝愿或期待,希望观者能够珍惜这份美好的礼物并为它所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