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住
注释与赏析: 雨后 小园春雨后,碧草弄轻寒。 花片无烦扫,新泥尚未干。 释义: 春天的庭院在一场小雨之后,碧绿的草木被雨水打湿,显得格外清新。花瓣沾满雨水,无需清扫,因为雨水已经将它们洗净;新长的嫩叶上还带着泥土的湿润,还未完全干燥。 译文: 春天的庭院在一场小雨之后,碧绿色的草木被雨水打湿,显得格外清新。花瓣沾满雨水,无需清扫,因为雨水已经将它们洗净;新长的嫩叶上还带着泥土的湿润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烟云出没弄晴碧”:形容天空中的烟云时隐时现,变幻莫测,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2. “中有幽人抱禅寂”:描述了一位隐居在西峰的隐士,他抱着一颗清净的心,过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 3. “夜半岩间风雨来,松花吹满苍苔石”:描绘了夜晚时分,山间的风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松树的花朵随风飘落,落在了覆盖着青苔的石头上。 译文: 在西峰之上,烟云缭绕,时而露出晴朗的碧色
【解析】 本词为作者晚年所作,写于他隐居西斋时。上片写夜深独处的情景。“晚雨”、“西斋”,点明时间、地点。“过江城”,“孤枕上”二句,由景及情,以景衬情,写夜深独处时的心情。“梦回”“无处不”,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下片写秋夜虫声。前三句总起,后三句分说,先从视觉角度写所见,再从听觉角度写所闻,最后写所见所闻的联想。 【答案】 西斋秋夜(其一) 晚雨过江城,西斋秋气清。 梦回孤枕上
【注释】 拂曙:清晨;柔橹:柔软的船桨;溪山行几重:指经过几重山溪。 云昏:天色昏暗;不见寺:看不见寺庙;依约:隐约可辨;但闻钟:只听见打钟声。 “拂曙”两句,写黎明时乘船出发,经过几处山溪、村落,天刚亮,雾气还很大。 “云昏”两句,写经过几处山溪后,天色已渐明。由于雾气很重,看不见寺庙,只能听到隐隐的钟声。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的开头两句描写诗人早晨早起,乘船出发去旅行的情景
纤纤碧草与阶齐,浓绿阴中杜宇啼。 注释:纤纤细长的碧绿的草和台阶一样高,浓郁的树荫中杜鹃鸟在啼叫。 花院昼长听政好,带声飞过粉墙西。 注释:在花开时节白天时间较长,听政时感觉很好,因为鸟儿带着声音飞过粉墙向西面飞去
```json { "注释": [ "遣兴二首:指杜甫创作的两首诗作。", "五十虽赊:尽管年岁已高,但疾病尚未完全痊愈。", "病见侵:疾病逐渐侵袭。", "闭门终日:整天关着门,很少外出。", "春莺:即黄莺,常在春天鸣叫。", "老骥:即老马,比喻有恒心和毅力的人。", "花绕竹房:形容房屋四周被花草环绕。", "红作阵:形容花朵盛开,像战阵一样排列整齐。", "江南三月:指春季的南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山中”是整首诗的主题。诗人以“寂寥空谷久相容,行道何须向别峰。”开篇,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在这里,“寂寥空谷”形容山中的空旷与静谧,而“久相容”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诗人认为,在山中生活不必追求外界的繁华与喧嚣,只需遵循自然的规律
【注释】孤馆:孤独的旅舍。秋夕:指深秋的夜晚或晚上。初暗:刚刚熄灭。虚窗:未糊窗户的洞子。月正明:月亮十分明亮。寒衣:单薄的衣服,即冬衣。补:缝补破洞。风递:风送来,即风传。砧(zhēn真):捣衣石。 【赏析】此诗写羁旅之愁,抒发思乡之情,全篇语言平实质朴、自然真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首句“孤馆灯初暗”是说诗人客居他乡,旅馆里初到之夜,只有昏黄的灯光陪伴着他,暗示诗人旅途的寂寞与凄凉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身前万事若浮尘 - 注释:眼前所有的事物都如同飘渺的尘土,比喻一切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 赏析:诗人用“浮尘”来形容世间万物,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2. 过眼从衡日日新 - 注释:转眼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节奏的把握,也体现了他对变化无常的自然法则的认识。 3. 蛙黾得时多意气 -
这首诗是杜甫在自阳山归舟中所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和赏析: 1. 小麦青青大麦黄,涧松风急夜声长。 小麦(wheat)青青,大麦(barley)黄,形容季节交替时农作物成熟的景象。涧松(mountain pine)风吹过树梢,声音急促,夜晚更加响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显凄凉的氛围。 2. 屩(jiàn)穿细路春泥滑,花落清渠野水香。 屩(jiàn),古代用草或麻制成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