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依次为: 注释与赏析: 1. “尝闻古人说:正直神不欺。” ——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正直的人不会被神灵所欺。 2. “忠义恒独守,坚贞每自持。” —— 这句话描述了忠诚和正义总是被人们单独地守护,并且始终被自己保持着。 3. “效官已十载,理剧犹未期。”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历练已有十年,但政治问题仍难以解决。 4. “狱听除苛惨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杜甫。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寻拜襄州刺史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 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 群籍备所见,孤贞每自饬。 徇禄期代耕,受任亦量力。 幸逢休明时,朝野两荐推。 一朝趋金门,十载奉瑶墀。 入掌迁固笔,出参枚马词。 吏部既三践,中书亦五期。 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常恐婴悔吝,不得少酬私。 嗷嗷路傍子,纳谤纷无已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诗歌形象”、“语言特点”、“情感主旨”等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鹊巢、椅梧、凤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 ①“恶木巅”指树冠茂密的大树;②“常窘一枝息”,指鹊巢多在树梢上,而树梢又常常被鸟雀占据,所以鹊只能栖宿在树梢下;③“椅梧”,梧桐树
【注】 总持寺:在陕西长安。 宿雨清龙界:宿雨,夜来的雨;清龙界,清朗的龙脉之地。 凭览四郊明:凭,凭借、凭依;览,眺望。 纡馀一水合:纡,曲折;馀,指黄河;合,汇合。 五陵:在长安东南,汉时有五个帝王在此建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到长安时的观感。首联写登高远望所见之景;颔联写凭楼远眺所感之情;颈联写俯察近察所见之物;尾联则抒发诗人对长安城的感受和情怀。全诗语言凝炼,意境开阔。 登总持寺阁
塞垣行 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十月边塞寒,四山冱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注释: - 疾风卷:疾风席卷(形容狂风肆虐,气势浩大)。 - 溟海:大海。 - 扬砂砾:扬起沙粒和碎石。 - 仰见
诗句释义 1 梁侯上卿秀 - 描述梁氏(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家族)中的上卿,才华卓越且受到赞誉。 2. 王子中台杰 - 形容王子(此处指某人)聪明才智出众,堪比古代的中书台(掌管文书的官员)。 3. 赠册绥九夷 - 表示向远方的少数民族赠送文书册籍,安抚和引导他们,显示朝廷的仁德。 4. 旌旃下双阙 - 描述旗帜飘扬,在皇宫之下,意味着王郎即将前往东蕃(即今西藏、青海一带),是皇帝的使者。 5
【注释】 冀北:指今河北省北部地区。燕赵:指战国时以赵、燕国为中心建立的各国,这里泛指北方地区。春望:春天里远眺北方。两河间:指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间,即太行山以西的地区。旷然:辽阔空旷的样子。万里馀:形容视野非常开阔。际:接近。青林:青翠的树林。润:滋润。绿野:指原野或郊外。闲:安静。问乡何处所:询问家乡在哪里。目送:望着远方。白云还:指归途上看到远处的白云在飘荡。 【赏析】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至桃林塞作 - 注释:到达桃林边,即边塞。 - 赏析:诗人抵达了桃林边这个边远的地点,可能是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一种对未知的期待和好奇。 2. 去国未千里,离家已再旬 - 注释:离开国家尚未千英里,但已经离家一个月了。 - 赏析:这句表达了离别之痛和时光流逝之感,虽然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长时间的分隔让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刻。 3. 丹心恒恋阙,白首更辞亲 - 注释
弱龄闻兹山,梦寐尝所适。 迨年此登山览胜,依然如故,旧地重游。 结侣寻绝径,周流观奇迹。 此处是世所希有的地方,周围环绕的峭壁峻立,奇峰怪石,令人叹为观止。 兹逢世所希,环合佨穷壁。 这里发现了传说中的龙泉,水从一百丈的瀑布中涌出,飞溅而出。 上有龙泉涌,百丈□潨射。 水流湍急,百丈高瀑直冲云天,犹如一道白练。 伏溜至阴沟,盘涡沸嵌石。 清澈的溪水流过阴暗潮湿的洞穴,形成漩涡和波浪,在岩石上翻滚
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 注释:春天的桃花和李子都盛开了,京都的自然风光美丽迷人。 译文:在芳春时节,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京都的景色如画一般美丽。 为岳岂不贵,所悲涉远道。 注释:作为朝廷的高官,地位尊贵无比,却不得不离开京都,前往边远之地任职。 译文:身为朝廷的高官,本应享受尊贵的地位,但却不得不远离京都,前往边远之地任职。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注释:远离京都的道路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