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汸
【解析】 题干要求是赏析,首先对诗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把握,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手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长鱼疲侍疾,季琰妙通禅”,此句中,“长”字暗含了诗人对侄儿的疼爱,而“季琰”指侄儿阿乘,“通禅”暗示着侄儿在病榻之上仍坚持修禅念佛。这里,诗人通过写侄儿“疲侍疾”和“妙通禅”,表达了对侄子的关心及对其修行的赞赏之情。 “毁性安疏节,无生得大年”,此句中,“无生”指的是佛家语
四月八日赞佛 四月的八日(即佛诞节),是开启四禅的孟月,这是吉祥的日子,也是佛教中修行人应当庆祝的时刻。 四禅是佛教中的四个修禅阶段,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在这一天,修行者可以开始他们的禅修之旅,以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而“芳辰”一词,则是指美好的时光,这里指的是佛诞节这样的吉祥日子。 香梵迎祥盖,灯筵候法轮:在这个充满吉祥氛围的日子里,人们点燃了香烛来迎接佛陀的降临
【注释】 夙龄称独秀,弱质竟罹灾:早年以才学著称(独秀),年幼却遭受不幸。 一旦随朝露,千秋閟夜台:一旦(指侄儿死后)就如晨露般消逝,永远与尘世隔绝。 为山成复止,逝水去无回:像山一样立在那里却又被阻挡,像水流一样逝去而无法返回。 始悟兰芳促,何应寿不材:开始明白兰花的香气是短暂的(兰芳促),怎么能期望长寿(何应寿)呢?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侄儿早逝之悲,后四句写侄儿生前之贤。全诗感情真挚
诗句输出: 闻君闭关处,趺坐学维摩。春色遥相待,流芳惜易过。逢鸥机事少,攀树隐情多。不税东山驾,投簪意若何。 译文: 听说你闭门不出的地方,你盘腿坐在椅子上学习维摩诘。春天的色彩在远处等待我们,但美好的时光却容易过去。看到海鸥的机会很少,而攀爬树木时隐藏的情感却很多。不乘坐东山再起的马车,我投簪的决心又该如何表达? 注释: 1. 闻君闭关处:听闻你闭门不出的地方。 2. 趺坐学维摩
【解析】 (1)《咏扇》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对扇子的观察和思考。“吴茧新传制”:用吴地的蚕丝制成的新扇子。“齐纨旧得名”:指从前曾因质地细密、洁白如雪而闻名的齐国的丝绸。“尘来聊障面”,“歌罢尚持情”:尘土飞扬时用扇子遮脸,歌舞散后还拿着扇子不放手。 (2)译文: 吴地的细丝织成的扇子刚从作坊传来,齐地的绢帛旧时已闻名遐迩。 尘土飞扬时用扇子遮住面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本首绝句,写诗人在朋友家宴别即将启程赴豫章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饯别。第三、四句写离别后思念友人。末两句写惜别之情。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在一个炎热的七月六日
寄云谷上人 栖霞信灵境,灭迹企前规。 松覆梁王宇,苔荒江总碑。 鲈归秋兴后,猿定夜禅时。 怨别心千里,惟应江水知。 译文: 寄给云谷上的那位隐士, 栖息在霞光中的灵境, 消失踪迹,仰望前人的典范。 松树覆盖着梁王的庭院, 苔藓侵蚀了江边的总碑。 回到家乡后心情如秋天般忧郁, 猿猴定下夜晚修行的时间。 怀念离别的心情如同遥远的距离, 唯有江水能了解我的心思。 赏析:
【注释】 子约:人名。日耽:整天沉迷于。内典:佛教经典。因赠:赠送,这里指送诗。高云翳远峰:云雾笼罩远处的山峰,形容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披经:翻阅佛经。诠范绩:诠释和弘扬典范事迹。就佛礼:参拜佛像,礼拜佛法。何颙:何颙是晋代著名学者。华悴观朝槿:看到早晨盛开的花朵凋零了,感叹生命易逝。清虚鸣夜蛩:夜晚,蟋蟀在清冷寂静的环境中鸣叫。“清虚”是空寂之意,“夜蛩”指蟋蟀。非缘禅悟早,那使宦情慵
坐忽春暮拟结山游简我兄弟二首其一 解析古诗中意境与情感表达 1. 诗题与背景介绍 - 诗题及作者信息 - 创作年代与历史背景 2. 诗句翻译与解释 - 注释关键词语与含义 - 诗句翻译对照原文 3. 诗意与意象分析 - “春芳馀复几”意象解析 - “尘恋苦相仍”情感探讨 4. 赏析与批评 - 艺术特色评价 - 不同学者对诗歌解读比较 5. 主题思想与象征意义 - 探讨诗歌中心主题 -
逃暑掩柴关,清风喜乍攀。 噫歌出嵩洛,招隐入湖山。 离乱空凋鬓,穷愁为损颜。 梁王方好客,何事倦游还。 注释: 逃暑掩柴关:躲避夏天的炎热,躲在小屋里。 清风喜乍攀:清风突然吹来,使人感到欣喜。 噫歌出嵩洛:吟咏着诗篇从嵩山洛阳一带传来。 招隐入湖山:隐居到湖泊山林中。 离乱空凋鬓:战乱使人们的头发都变白了。 穷愁为损颜:因贫困而忧愁,使人容颜憔悴。 梁王方好客:梁孝王当时正喜欢招纳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