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
帆影参差月在窗,杳闻人语隔清江。 山深地僻僧归晚,木落天空鸟去双。 兴尽冰弦还彩笔,坐销银烛更青缸。 平明再著登临屐,梯遍层云气未降。 注释: - 帆影参差月在窗:帆影在窗户上显得参差不齐,月光洒在窗户上。 - 杳闻人语隔清江:远远听到有人在清江那边说话的声音。 - 山深地僻僧归晚:山势深远,地方偏僻,僧人回来已经很晚了。 - 木落天空鸟去双:树叶飘落,天空中的鸟儿成双成对飞走。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有关重点句和关键词语作答。此诗首联写诗人在途中因病眼疾而检药,并戏作药名诗;颔联写药名诗的内容;颈联写诗人梦回故乡的情景;末联写诗人寄身江湖的感慨。 “途次病目因检药椟”的意思是:我因为眼病而停下车来,检查了药箱里的药。“黄尘尽扫除”,意思是说:满地的尘土都清扫干净了。“路前芳草意何如”,意思是:前方那片芳草
注释: 山南山北路重重,使节回程跟随斗柄指向东方。 客居异地心情如醉酒般浓烈,春来天气变幻无常雨水和风。 家乡在远方无法寄送书信,故旧亲友相思之情难以表达。 想辞去官职还觉得为时过早,坐吃官粮愧对无功之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前四句写自己在外漂泊,思念家乡。后四句写友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小搆茅庐背石楼,绕门杨柳蘸溪头。 - 注释:建造了一个简陋的茅屋,背靠着石头高楼。门前的柳树环绕在溪流边。 - 译文:建造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它背靠着高耸的石头楼,而门前的杨柳则轻拂着潺潺的溪流。 2. 寻诗正合添明月,洗耳何妨枕碧流。 - 注释:寻找诗歌正好是月光下的清幽,清洗耳朵又何妨于卧枕着碧绿的江水。 - 译文:寻找诗歌的时候正值明亮的月光照耀
诗句如下: 白羽凉添树底风,清寒疑到水晶宫。 译文如下: 清晨的微风吹过树梢,带来一丝凉意,仿佛能吹进清澈透明如同水晶宫一般的清凉。 注释如下: - 白羽凉添:形容清晨的微风轻柔地吹拂着。 - 树底风:指从树梢吹下的风。 - 清寒:形容天气非常清新凉爽。 - 疑到水晶宫:比喻景色清新美丽,如同水晶宫中一般。 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
开篇“开园十载到于今,喜遇知音惬赏心。两屐不嫌花径僻,一枰长傍竹窗深。”描绘了作者自十年之前即已开始的隐居生活,并对此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接着“醉眠石上残林藓,倦憩池头狎水禽。”描述了作者在园中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在石上小憩还是在池边休息都能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 然后“如此风光如此客,不知身世有烦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他认为自己如同这风景中的隐士一般
这首诗的翻译是:登上百丈高的丹梯,攀爬着这万古长存的华阳洞天。山间野花啼鸟都显得非常高兴,好像在欢迎我们一样。 注释: 1. 茅山:即茅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句容市,为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有“一山藏千古”之美誉。 2. 丹梯:红色的梯子,比喻登山的道路或阶梯。 3. 万古:长久,永恒。 4. 华阳:地名,这里指华阳洞天。 5. 不独:不仅。 6. 山人:指居住在山中的隐士或者道士。 7. 爱客
下面是对这首诗“和西涯漫兴二首其一”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园亭风日入清秋,绿树重阴护四周。” -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园林景色,风日轻拂,带来秋天的清新。周围的绿树形成了浓郁的阴凉,仿佛是天然的保护屏障。 - “颇恨青山看不见,似应别起看山楼。” - 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见到远处青山的遗憾,似乎应该建一座观景楼以便欣赏远方的山水。 2. 译文: -
【注释】 山水画:指中国绘画,即水墨国画。云净月华明,形容天空晴朗,明月高悬,月光如洗。道人垂首坐,指僧人在山中静坐修行。莫是听松声,意思是不要以为我在倾听风声,实际上是在欣赏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山林之中,仰望夜空的清月,听着松涛的低吟,而感到心灵平静的诗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首句“云净月华明”
焦山 焦山,位于今江苏扬州市北郊,古称焦溪,因晋代炼丹家葛洪在此山炼丹成仙而得名。 八年:指从公元752年李白离开长安到805年去世的二十八年间,诗人在这期间没有到过焦山。 一老翁:诗人见到一位老人在焦山上。 新渚、旧题:指的是新洲和旧题这两个地名,都是焦山附近的地名。 薜萝:一种蔓生植物,这里用来指代隐居的人。 闲云野鹤:形容山中的景色宁静而清幽。 事或同:事情也许相同。 汲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