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诗句翻译】 在寒食节后的百零五天,堂屋书房风雨交加。 越乡的天气寒冷,溟海之气长阴沉沉。 我正在南阳服役,北望神京心潮澎湃。 采柴要缠住日月,头发已不胜簪。 【注释解释】 1. 寒食:即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寒食习俗。 2. 至后百五日:从寒食开始算起一百零五天。 3. 堂斋风雨深:堂屋书房里风雨交加。 4. 越乡:指今浙江省一带,是吴越之地,古时为越国旧地。 5. 溟海:大海。 6.
【注释】 岊:同“崤”,山名。时行:指当时应举的人。赴阙二首:这是诗人写给当时的主考官的两首诗,第一首叫《送人入蜀》,第二首叫《送王屋山人归嵩阳》。 【赏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为应举赴京而写的,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哀怨情绪。 其一 念尔复赴阙,迢迢思昔年。鸡盟尽豪杰,天论老风烟。 病向沧江卧,书无白雁传。平生鹦鹉赋,万一故人怜。 其二 念尔复赴阙,迢迢思昔年。鸡盟尽豪杰
【注释】 象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秋云不称意,肤寸每成霖。 秋天的云彩不高兴,一霎时便下起雨来。肤寸:形容雨点细密。成霖:下起大雨。 漏日翻东壁,随风湿远岑。 夕阳透过漏窗,照进屋里,使东边墙上的影子也显得模糊了。随风飞到山峦之上,远远的岑岭上。 腰镰野外急,磷火晚来深。 野草如刀割一般疼痛,野外到处是一片凄凉景象,晚上来的磷火更增添了几分阴森的气氛。 入夜增萧索,千林猿狖吟。 夜越来越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此题考核选择重要诗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考生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原句,理解大意,然后抓住关键的字眼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将选项中的句子与原诗进行比对,看看有没有偏义现象,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答案。 “寄潘逸老”的意思是写给潘逸老。东湖:指东山。潘逸老是东山人。 “守晦十馀年”的意思是隐居在东山已经二十多年。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二。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曾为长沙太守刘表幕客,后归刘备,官至丞相掾属、侍中。其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等。《送别》是一首送友人或亲人远行时所创作的抒情诗。此诗即作于王粲出使东吴时,与曹操的告别之辞。 首句“岊上送时行赴阙二首 其一”意思是说:在险峻的山上,我送别了即将去京城的人
卧病少谷山中 伏枕东山晚,闭门黄叶幽。 竹书遗问岁,蝉语易深秋。 散地朋情见,明时家食羞。 唯应习农圃,草野得淹留。 注释: 1. 卧病:因病卧床不起。 2. 少谷山中:指作者隐居的地方。 3. 伏枕:躺下枕头休息。 4. 东山晚:指日落时分。 5. 闭门黄叶幽:关上门,在黄叶的幽静之中。 6. 竹书:指书信。 7. 遗问岁:询问年岁的变迁。 8. 蝉语:蝉鸣声。 9. 散地:离散之地
答安黄门 - 怜君下峡水: 表达对对方处境的同情,下峡水流可能指艰难或险恶的环境。 - 寄我郢中吟: 将自己在郢中的诗歌寄给对方。郢中可能是对方的居所或所在地。 - 白雪音调远: 比喻声音传播得遥远,白雪的声音可能指的是诗的韵律或者情感的深远。 - 黄牛风浪深: 描述黄牛所在的环境(如河流或山间)的恶劣,风浪可能指的是自然条件的挑战。 - 林丘心独苦: 形容内心孤独和困苦
【注释】 授衣:送行。古代风俗,秋季霜降后要赠人衣物,叫授衣。 倏(shū):突然。 蛩(qióng):蟋蟀。 鬓发:指头发,借指人的年岁。 九月:指深秋的九月。 抱病:因病在身。 逃空:摆脱尘世烦扰。 黑貂:黑色的貂皮衣服,泛指裘服。敝(bì):破旧,穿坏。 摇落:凋零,衰败。 【译文】 秋天里,草木已经枯黄,蝉儿也鸣叫得没有了踪影,这时,蟋蟀又靠近了床榻。 北风凛冽,吹拂着我那已显苍老的头发
今夕 蓟门城下月,今夕定如何。 白骨凌沙砾,黄尘控骆驼。 羽书疲传置,边马失关河。 天子方宵旰,孤臣泪已多。 【注释】 1. 今夕:今天晚上。 2. 蓟门城下月:蓟门城位于今天的北京附近,所以这里指的是北京城。 3. 定如何:一定怎么样呢? 4. 白骨凌沙砾:白色的骨头在沙子中露出。 5. 黄尘控骆驼:黄色的尘土覆盖着骆驼。 6.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 7. 疲传置:疲惫地传达命令。
注释: 1. 草堂:诗人自指,即自己的住所。 2. 岁事日将晏:一年即将结束。 3. 草堂今苟完:现在草堂已经修缮完毕了。 4. 天风吟竹叶:在风中吟咏着竹子的叶子声。 5. 海月皓柴门:明亮的月光照亮着柴门。 6. 藜苋还高志:虽然藜菜和苋菜很平凡,但仍然保持着崇高的志向。 7. 经纶有故园: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可以回故乡发展。 8. 何能谢贫贱:怎能因为贫贱而感到羞愧呢? 9. 氛祲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