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诗题是《赠表弟李孝子仲》。诗的大意为:你的母亲病危,为了救治母亲,割下自己的大腿肉来治疗。虽然大腿肉割下后非常疼痛,但是想到母亲的病能被治好,这种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你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译文】 我知道你母亲病得很严重,为了救你的妈妈,我割了一块大腿肉给她吃。尽管我的大腿肉被割下来时非常疼,可是一想到可以救活妈妈,这种痛苦就不算什么了
诗句原文与译文: 凤钗鸾镜久生尘,三月胡天不识春。 寄语女郎须爱惜,从来脂粉误人身。 注释解析: 1. 凤钗鸾镜:凤凰形状的发簪和镜子,常用以比喻美貌或身份。 2. 久生尘:长时间被忽视,象征着被遗忘或不被重视。 3. 三月胡天不识春:指北方的三月,春天的气息难以察觉,暗示着距离遥远或环境艰苦。 4. 寄语女郎:劝告女性注意保养自己的外貌。 5. 脂粉:这里指化妆品和美容品
诗句释义: 情知马上去无还,遥指干旌认汉关。 纵使生前胡地老,归魂犹得见南山。 译文: 我知道我将骑马踏上征途,无法返回家乡。我指向前方的旗帜,那是通往汉朝的关口。虽然我在胡地生活,但我的灵魂仍然可以回到南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昭君离别的古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昭君离别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中表达了昭君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诗人也通过昭君的形象
【注解】 ①慈亲:指母亲。辛苦教儿:辛勤地教导儿子。专:专一,专心。只计诗书不计钱:只考虑诗书,不计较钱财。暮年:晚年。资禄养:供给家用的钱财。能通官政:懂得治理政事。家传:世代相传,代代有之。②“母”字是关键词,在全诗中出现三次:一是“慈亲”,二是“晚节”,三是“晏母孤节”。 【赏析】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为婴相,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意思是说,晏子担任齐国宰相时,吃的不是山珍海味
昭君词 其十四 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 【注释】 - 见说:据说 - 苍梧:指广西的梧州地区 - 杳霭(yǎo):模糊不清,朦胧 - 帝子:古代帝王的儿子,这里指王昭君 - 波澜:比喻波涛 - 湘竹:湖南产的细竹 - 作斑:形成斑点 【翻译】 - 据说在苍茫的梧州,隐约可见波涛中的君王身影,他何时能归来? - 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遗憾
诗句原文:一宿危楼俯万峰,满湖渔火五更钟。开图空忆当时景,却有何人识旧踪。 译文:在一座高楼上我度过了一个夜,可以看到群山环抱的西湖全景;凌晨五点时,湖面被薄雾笼罩,渔船的灯火点点闪烁。当我打开这幅画时,只能怀念过去的景象,却没有人能认出那些曾经熟悉的景物。 赏析:《题西湖图》是明代罗洪先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罗洪先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深厚情感
诗句输出: 天无穷尽地无边,此日愁心亦复然。 译文输出: 无尽的天空没有边界,无边的大地上我的心情也如此。 注释: 天无穷尽地无边:形容天地广阔无垠,无法穷尽。此日愁心亦复然: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刻(如今天),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愁苦心情,这种愁苦是连绵不绝的。赖得琵琶解传语,凄凉惟有后人怜。 注释: 赖得:依靠、借助之意。琵琶:古代弦乐器,常用于演奏各种情感。解传语:能够传递信息
诗句:八月天山雨雪重,梦中犹记采芙蓉。 译文:八月的那天,天山大雪纷飞,我在梦中还依稀记得采芙蓉的情景。 注释:八月,农历八月通常天气寒冷,此时正值天山的冬季,降雪较多。天山,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著称。雨雪重,指降雪量很大,给人一种冷清而又宁静的感觉。梦中犹记采芙蓉,意指在梦中依然清晰记得采摘芙蓉花的情景。梦回,指的是在梦中回到过去的时光
【注】丁安仁:名不详,与张古山为邻。 【赏析】 寄丁安仁聚乡:寄赠友人丁安仁。丁安仁与张古山近邻(一作“在张古山”),故称之。聚乡,犹言家乡,指张古山。此诗是诗人对友人丁安仁的劝勉之词。 张古山前溪水横,几回吟眺上孤城。 注释:“张古山”即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杜甫曾自比于“孤城”,此处用以形容自己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感。横:纵横交错的样子。 几回吟眺上孤城:多少次登上这座孤城,眺望远方的山水。
夜夜秋风帐外惊,黄河东去带悲声。 无情只有西流水,下陇何因诉不平。 罗洪先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昭君出塞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诗中“黄河”象征了历史的滚滚车轮,暗喻着朝代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而“西流水”则可能暗示着某种无法挽回的趋势或命运的无奈。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