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亲辛苦教儿专,祇计诗书不计钱。
岂为暮年资禄养,能通官政是家传。
【注解】
①慈亲:指母亲。辛苦教儿:辛勤地教导儿子。专:专一,专心。只计诗书不计钱:只考虑诗书,不计较钱财。暮年:晚年。资禄养:供给家用的钱财。能通官政:懂得治理政事。家传:世代相传,代代有之。②“母”字是关键词,在全诗中出现三次:一是“慈亲”,二是“晚节”,三是“晏母孤节”。
【赏析】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为婴相,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意思是说,晏子担任齐国宰相时,吃的不是山珍海味,穿的不是绫罗绸缎。他之所以这样清苦自己,是为了给齐国人民做出表率。晏婴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贤惠、节俭的人。晏子死后,他的母亲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她以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儿子。晏婴非常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也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虞美人·述怀》,就是作者对母亲一生行为的总结和概括。
首句“慈亲辛苦教儿专”,直接点出母亲对自己教育的方式。“慈”,即母亲的爱;“亲”,即母亲;“辛苦”二字写出母亲的辛劳;“教儿”则说明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是出于爱。“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专心致志,也可以理解为只,“只计诗书不计钱”,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只”字在这里是重点词语,它突出了诗人的某种态度。第二句“祇计诗书不计钱”,进一步强调了母亲的教育方式。“祇”字在这里表示仅仅,“计”则是打算或考虑的意思。“诗书”指的是读书学习,“钱”则是指钱财。这两句的意思是,母亲只考虑儿子读书学习,而不计较钱财。第三句“岂为暮年资禄养”,表明母亲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晚年能够获得俸禄养活家人。这里的“暮年”指的是晚年,“资禄养”即靠俸禄来养活家人。“岂”则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暮年”与前面所讲的“慈亲辛苦教儿专”相呼应。“能通官政是家传”则表明母亲懂得治理政事的能力是家传之物。这里的“能”是指能够做到,“通”则是理解、掌握的意思,“官政”即治理政事,“家传”则是指世代相传。这几句的意思是,晏婴的母亲之所以如此辛苦地教育儿子,并不是为了晚年能够获得俸禄养活家人,而是为了培养儿子懂得治理政事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家传之物。
这首诗表达了晏婴母亲对儿子的教育和期望。她的教育和期望是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读书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晚年能够获得俸禄养活家人。她的教育和期望是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追求功名利禄。她的教育和期望是注重家族传承,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