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
【注释】 桐根半死生,嶰竹尚哀语。桐树已干枯一半,竹子却依然有声哀语(指萧史吹笙)。 恍焉吾仲来,相道别离苦。忽然间萧史又来到我身边,我们相互告别时都感到十分痛苦。 方春各少年,庭下弄筝柱。刚刚还是青春年少的他们,在庭院中玩弄着筝柱。 修修绿鬓人,去作泉下土。一个个都长满了绿丝般的头发,最后都化作了黄泉之下的尘土。 一卷寒琼诗,秋床涕成雨。我读着那卷寒冷如冰雪般的诗篇
【注释】: 1. 「感遇十章三十初度作」:这是李白《感遇》诗中的第十首,以自喻。 2. 「野云招不来」,「来」原作「来」,据王琦、郭沫若等校本改。 3. 「白日驱易去」:「易」,原作「易」,据王琦、郭沫若等校本改。 4. 「昨夜梦江湖,得醉卧孤榜」:梦中在江湖中遨游,醒来后独自倚靠在江边。 5. 「生本未解饮」,「解」,原作「解」,据王琦、郭沫若等校本改。 6. 「觉来颜亦强」,「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感遇十首·其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荏苒今日期,歌呼一尊酒。 荏苒(rěn rǎn)今日期,意思是说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今天。歌呼一尊酒,意思是说在欢庆之时,举杯畅饮。 门庭自融融,天胡独予厚。 门庭自融融,指的是家门庭院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天胡独予厚,意味着天地之间,为何唯独给予我如此深厚的恩惠呢? 阿母讶儿壮,去抱觉未久。 阿母讶儿壮
【注释】 感遇十章:指《文选》李华《吊古战场文》。三十初度作:三十岁的第一次生日。 乔木:高大的树木。摧:折断。顾复:赡养。 苦辛:辛苦。袁山,即袁安,西汉时期的人。 邈(mào)矣:远也。袁山原,即袁安隐居之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的赠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隐两途的抉择,以及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 首二句写自己年已三十,但仍未得到官职。风霜日催老
【注释】 枉禄士:枉曲的官位。羞:惭愧,羞耻。被褐甘草野:穿着粗布衣、吃着甘草草。被褐,穿粗布衣;甘草,泛指野草。 卑贫服常职:地位低下,却要担任平常的官职。何间:何事?抱关者:守门的人。 树风声:扬名立威。谹谹:盛大的样子。动天下:震动天下。 得时不足骄:时机到了也不为所欲为。 鄙哉张禄君:卑鄙啊,像张禄一样的人。张禄,汉成帝时的宦官,以谄媚得宠,专权跋扈,朝中大臣多有受其迫害的。莝豆
久聚无殊欢,骤别良动情。 江湖风雪中,送子竟远行。 去去道阻修,江雾黯冥冥。 不辞寒堕指,但得光摇睛。 乡园正残腊,乐事渐满城。 街童备粘鸡,祝岁呼阿兄。 而子笃行李,忍涕甘长征。 人生须事蓄,于朝岂争名。 只因篱畔粱,难顾足下荆。 恨缺五亩资,泥涂服春耕。 斗酒劳丰岁,奚用谋肥轻。 阿父昔行役,一岁万里经。 辛勤为儿曹,盘阿魂梦萦。 垂老犹一瓢,归卧寻山扃。 寒日不可挽,坐觉西风棱。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来逐句释义: 1. 南云一片飘玄都,行雨未发呼提壶。 南边的云彩一片铺展开来,像飘在玄都山一样。行雨还未开始,我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作者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看到南边天空中一片美丽的云彩,像是飘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玄都山)。作者此时心情愉悦,决定拿出酒壶
诗句解析: 1. 清明萧寺展令容榇 - “清明”和“萧寺”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点或事件,“令容榇”指的是皇帝的棺材。这句诗描述的是在某个清明节期间,皇帝的棺椁在寺庙中被展示出来的情景。 2. 引我双眼芒,有泪湿其手 - 描述了诗人看到皇帝的棺材时的情绪反应,感到眼睛刺痛("引我双眼芒"),泪水湿润了双手("有泪湿其手")。 3. 儿女身外物,相逢已云偶 -
万化托冥漠,畴能识其端。 草木共毛羽,所处各遂天。 我躬来何从,堕地三十年。 孩提及儿嬉,历历森目前。 皮骨抵坚强,布粟费万千。 为功不逮禄,山海同埃涓。 来日纵莫知,黾勉砺肺肝。 注释: 1. 万化托冥漠,畴能识其端。 - “万化”代表万物的变化,“冥漠”指幽深、渺茫之地。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宇宙万物变化无常的感叹。 2. 草木共毛羽,所处各遂天。 - “草木”和“毛羽”都是自然之物
【译文】 鸡鸣梦乍回,百感集纷乱。 为什么识字年,使我入忧患。 韩檠声珢珢,阿父展颜看。 弱弟坐随肩,言笑一何晏。 千金未知贵,此乐永垂念。 【注释】 1. 感遇:指作者在仕途上遭遇的挫折和不幸。 2. 十章:这里可能是指《感遇》诗中的第十章。 3. 三十初度作:三十岁时所作的诗,即作者的诗集名,其中包含了《感遇》诗篇。 4. 胡为:为什么;何为:何以致之。 5. 识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