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日催老,仕隐聊食贫。
常言万事足,有子堪负薪。
岂期乔木摧,难酬顾复勤。
平生誉儿心,所得但苦辛。
邈矣袁山原,秋阴障层云。

【注释】

感遇十章:指《文选》李华《吊古战场文》。三十初度作:三十岁的第一次生日。

乔木:高大的树木。摧:折断。顾复:赡养。

苦辛:辛苦。袁山,即袁安,西汉时期的人。

邈(mào)矣:远也。袁山原,即袁安隐居之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的赠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隐两途的抉择,以及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

首二句写自己年已三十,但仍未得到官职。风霜日催老,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仕途之路崎岖而艰难,自己虽然努力,但仍然未能获得成功。

中间四句则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态。诗人常常自认为万事已足,能够赡养父母。然而,当面对子女时,他却发现他们所承受的艰辛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有子堪负薪,意味着儿子可以替自己承担家务劳动,减轻自己的负担。但是,这种看似幸福的家庭却充满了辛酸和困苦,因为子女们需要承受社会的重压和生活的艰辛。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岂期乔木摧,难酬顾复勤。这一句中的“乔木”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大树枝叶茂盛的大树,象征着自己的事业和地位。然而,这样的大树却突然折断了,意味着自己的事业和地位已经无法挽回。而“难酬顾复勤”则是说,自己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已经尽力而为,但却难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平生誉儿心,所得但苦辛。诗人一生都以自己的子女为骄傲和荣光,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只能换来他们的痛苦和艰辛。这种反差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和个人命运的悲剧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