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灿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 2. 冰纹小簟银丝细:冰纹,即冰丝,细薄的竹席;簟,用席子做成的卧具。 3. 绿鬟著枕兰膏腻:绿鬟,指发色如绿色的头发;著枕,放在枕头上。兰膏,一种香精。腻,滑润。 4. 懒唱懊侬词:懊侬,即《花间集》中的《更漏子》,为唐代韦庄所作词,后被用作词调名,这里泛指词。 5. 病阑春去时:阑,通“岚”,山间云雾。 6. 烛花双苣小:苣,通“菊”,一种草本植物。 7.
菩萨蛮 葡萄艳锦丝双扣。龙梭堕地沉吟久。梦雨湿轻容。巫山十二重。玉屏花锁锁。独听啼蛄坐。无奈洛神何。骑鱼惯撇波。 注释:葡萄艳的锦缎,双结扣在一起。龙梭从空中坠落,我久久地沉思着。梦中的雨水湿润了娇美的脸庞,巫山十二峰重叠起伏。玉屏风上的花朵被锁住,独自坐着倾听蟋蟀的鸣叫。无奈她只能骑着鲤鱼在水中划过,撇开波浪。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艺术构思
【诗句解读】 1. “嵚崎历落,笑谭间、弃笔投觚而起”:形容一个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嵚崎历落,意指坎坷不平;笑谭间、弃笔投觚而起,意指面对困境时,仍能笑对生活,勇敢地站起来。 2. “少日词场吞彩凤,人识卢家千里”:年轻时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名声传遍千里之外。 3. “辛味都尝,丁年易过,气短谋生计”: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仍然坚强不屈,努力谋生。 4. “有谁知得,温生是大才士”
【译文】 江面上波纹如千顷玻璃,船儿划入清澈明净的水面。推开篷帘遥望明月,露珠把薄罗衣袂打湿。蜡烛焰光闪闪,簟席上清光如水。恰是愁人无赖,眉间心上无限心事都提起。莫非是误来人世。请嫦娥把愁情遥寄。奈何他碧落深沉长是玉楼深闭。五夜哀鸣蟋蟀声,一天冷雁飞过令人愁死。看方诸影里,点点滴滴,替人弹清泪。 【赏析】 《水龙吟·舟中对月有感》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一首词作。上阕写景,描写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月夜图
诗句原文: 一系斑骓甚处寻。 画桥依旧柳阴阴。 译文: 我寻找着那一匹斑骓,它曾经驰骋的地方在哪里呢?画桥依然存在,但柳树的阴影却已经变得阴暗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与留恋。诗中“一系斑骓”指的是一匹曾经驰骋的马,而“甚处寻”则表达了作者对这匹马的深深思念和寻找。接着,“画桥依旧”描写了景物的变化
【诗句释义】:这首词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长吟平子归田赋,翩然遂吾初服。调水符闲,清人树老,无恙家山新绿。浪翁水乐。爱别有宫商,不关琴筑。贮月分云,不劳远去向甘谷。眼前尘事都遣,向林泉胜处,管领清福。冷缬冰花,香凝雪乳,抵得明珠十斛。燃将楚竹。看鱼眼匀圆,嫩汤初熟。破睡风来,万松凉谡谡。 【赏析】:这是一首写思乡之作。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台城路是一首宋代词,由苏轼所作。全诗如下: 一肩茶具随行屐:带着茶具和行旅的鞋一起行走 朅来锦城闲憩:来到锦城(成都)休息 巴峡寒流,峨眉飞瀑,可似江乡风味:巴峡和峨眉的寒冷溪流和瀑布,就像江边的风土人情 邮筒频寄:频繁地通过邮件寄信 问蒙顶春初,雪芽生未:询问蒙顶山早春的雪茶是否已经发芽 折脚铛中,空明满贮冷云髓:用折脚的铁锅煮茶,锅中充满了凉爽的云状物质 轩窗长日无睡:长时间坐在窗户旁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全词通过描写石州十二楼旧址荒凉冷落的景象,抒写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思念和对故人的追念之情。“斜阳一片,照见十二楼空,钗光扇影消何许”,写的是在斜阳下看见十二楼空无一人,只有那残破的屏风与碎裂的碧玉,在夕阳中显得更加凄冷。“双燕不知愁,只衔花私语。”写的是燕子不知人事已非,只是默默地衔着花枝窃窃私语。“靖安坊冷,金谷园空
这首诗的格式如下: 诗句: 1. 头衔最爱称茶部。 2. 高风更怀桑苎。 3. 柿簏抛时,桐瓢携处,飘出冷烟千缕。 4. 青骢才驻。 5. 约不夜侯来,共伊容与。 6. 此客殊佳,未须更顾索郎语。 7. 松涛时沸幽耳,又疑瑶甃畔,乱响春雨。 8. 细点红姜,轻研绿雪,小盏盈盈匀注。 9. 清幽如许。 10. 吹不上京华,一分尘土。 11. 漫解朝衫,腋风轻自举。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结合全词的内容分析概括,注意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分析。 “秋水一湾双桨举”,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上景色;诗人在江中划着双桨荡漾,船儿在秋天的水面上悠然前行。这是一幅清雅恬淡、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 又送行人,过却吴江浦,诗人又送行人,来到吴江的岸边。“过却”“又”二字表明了送别之频繁,突出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