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胜已
霜天晓角·题九里驿 晓来风作,春衫薄怯,郭外溪山明秀,红尘里、自拘缚。 村酒频斟酌,野花偏绰约,十载人非物是,惊回首、梦初觉。 【赏析】 本诗描绘了九里驿的晨曦美景,诗人以“病怯春衫薄”开篇,表现了自身对春天的敏感与脆弱。在晨光中,郭外的溪山显得格外明艳秀丽,然而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诗人却被现实的红尘束缚,无法自由呼吸。 随后,诗人转向日常生活的小景小物,通过饮用村酿、欣赏野花
【注释】 桂子飘香:指桂花飘香。 江南秋老:指深秋季节,江南天气已转凉。 霜风作:寒风袭来,吹起萧瑟的秋意。 自怜漂泊:自己感到孤独、凄凉,像被流放到异地一样。 几度伤离索:多少次离别,使人感到伤心。 孤馆迢迢:孤零零的客舍,路途遥远。 满引村醪酌:斟满了一壶村醪酒,喝它来排遣忧愁。 情无着:没有着落,无法倾诉。 好音难托:美好的声音难以表达。 又失黄花约:再次错过了赏花的约会。 【赏析】
诗句释义 1 无言凭燕几,爱香袅、博山炉。正暖日辉辉,晴云淡淡,千里平芜。田家尽收刈了,见牛羊、下垄暝烟孤。闻说丰年景致,老农击壤呜呜。狂夫。素乏良图。从上策、赋归欤。有千亩松筠,三洲风月,尽遂吾初。 - 无言凭燕几:在燕几(即小桌)旁静坐。 - 爱香袅、博山炉:喜爱着袅袅上升的香料和博山炉的香味,博山炉是一种古代的香炉,形状像山,故名“博山炉”。 - 正暖日辉辉,晴云淡淡,千里平芜:阳光明媚
【解析】 1.“看春有感”是词的标题,也是全词的感情线索。“看春”二字总领全篇,以下皆由“春”而展开。 2.“平生花恨少”,“花恨”,即花之怨恨,指词人因未得到花而感到遗憾。 3.“又那得、酒中愁”,“又那得”三字写出了因未能得到花而更添一层愁绪。“酒中愁”是说饮酒解愁。 4.“自禅板停参,蒲团悟罢,身世忘忧”三句写词人悟到人生如梦,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
【注释】 鹧鸪天: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思佳客》《半死桐》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锦帏:织有彩色花纹的帐子。 垒:堆起。 翠花:指翠绿色的花朵。 屈指数归期:屈指计算归期。语出《汉书·苏武传》:“武数日不食,屈指(伸指)曰:‘匈奴无道,乃欲以我旷日持久之计,僵饿我师!’” 喜鹊:即朱鸟,传说中能司春的神鸟。 圣知:神鸟所知道的。 赏析:
鹧鸪天 · 其二 纸帐虚明好醉眠。博山轻袅水沉烟。了知世上都如梦,须信壶中别有天。 知我者,为君言。道人有个好因缘。丹成有日归云路,且醉梅花作地仙。 注释: 1. 纸帐:指道士的床铺。虚明:空明清静。好醉眠:喜欢在清静的地方安睡。 2. 博山:指道士使用的香炉,形状像山一样。轻袅:轻轻摇曳。水沉烟:用水烟制成的烟雾。 3. 了知:完全了解或知道。世上都如梦:世界上的一切好像梦境一样虚无缥缈。
【解析】 这是一首咏赞词人儿子贺生子的词。全词以“瑞气”“神仙”等意象,渲染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以“消耗”“多男报”等词,抒发了喜悦之情;以“蓬岛”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儿子的期许,流露出一种旷达的豪情。 【答案】 译文: 喜气洋洋满屋门,神仙降临看看我们。知道消耗,已经消耗。用弓箭射出好箭矢,预示吉祥如意。 种德积阴功,自然会有儿子回报。你果然生在蓬莱仙岛上,不会像凡人一样早早就夭折。
【注释】 1. 追游故老家:回忆起过去在长沙的故居。 2. 红莲幕府:指长沙的官府,红莲为红色莲花。 3. 放船桥口秋随月,走马春园夜踏花:秋天时放船到桥口,夜晚乘船游览;春天时骑马到春园,夜里踏着花香。 4. 思往昔,谩咨嗟:回想过去的日子,徒然叹息。 5. 几番魂梦转天涯:多少次梦中的魂魄飘荡到天边。 6. 葵轩老子今何在:现在葵轩的老主人在哪里? 7. 岳麓风雩噪暮鸦:岳麓山上举行风雩祭时
柳梢青 叶下云行,亭皋风静,凉雨丝丝。断雁孤鸣,寒蛩相应,寂寂书帏。 蒲团纸帐兰台。梦不到、邯郸便回。蚁穴荣华,人间功业,都恼人怀。 注释: 1. 叶下云行:形容树叶在微风中飘动,就像云在行走。 2. 亭皋风静:亭子和水塘上的风都很安静。 3. 凉雨丝丝:凉爽的雨丝细而密。 4. 断雁孤鸣:失群的大雁发出的叫声。 5. 寒蛩相应:秋天的蟋蟀发出的声音,表示凄凉的夜晚。 6. 寂寂书帏
【注释】 谒金门 · 其二:秋夜静。屋上狂风初定。两两啼蛄相答应。灯蛾摇烛影。枕上鸡声遥听。起舞良宵偏永。明日谩寻弓剑整。衰颜重揽镜。 【赏析】 《谒金门》词,是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进士及第的牛僧孺所作的组词。此词为第二首,描写了一幅秋夜幽梦图。“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静”字写出了“秋夜”的氛围;“屋上狂风初定”是说秋夜虽然安静,但是屋外却有一阵狂风吹来,吹乱了屋檐下挂着的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