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
注释: 禽兽昆虫之孝十首乌(wū):指乌鸦。 灵乌噪何许,反哺向中林(nǎo):灵鸟鸣叫在何处呢?它飞到树林中来报答母恩。 人可不如鸟,而无爱母心(kě ruò bù rú niǎo):人难道不比鸟好,却没有乌鸦那样的慈母之情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禽”为题,赞美了乌鸦的孝心,同时也借此讽喻那些忘亲负义的人。全诗共四句,语言浅显而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乌鸦的赞美和敬仰
【解析】 此题为理解性默写,注意题中要求“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考生解答时应先根据语境回顾诗句的出处,然后准确书写出答案。 【答案】 译文:乌鸦、麻雀、昆虫等动物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孝顺之心,它们在喂养母亲时从不分离,为什么还要去为铜币而忙碌呢?忍心使自己陷入铜臭之中吗?不枉唤钱愚啊
夷狄之孝十首·东夷大连少连 大连少连,东夷之子,以孝闻名 牧马一胡儿,忠诚显孝心。汉宫里泣拜,画阏氏泪痕深。 注释: - 东夷:古代中国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大连少连:指东夷中的人物,以孝顺著称。 - 胡儿: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受遗:接受君主或长辈的遗赠。 - 汉宫里:汉朝皇宫之中。 - 泣拜:因伤心而哭泣并下拜。 译文: 牧马之地有个年轻的胡儿
解析: 诗句翻译: 1. 夷狄之孝十首 - 这可能是指对不同族群或文化中孝道的讨论。 2. 东夷大连少连 - “东夷”是古代中国对东亚部分地区的一种称呼,而“大连”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区或个人的名字。 3. 夷方虽尔异 - 虽然地理位置或风俗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4. 天性本然同 - 从本性上讲,这些地方的人和我们是一样的。 5. 自昔闻曾子 - 以前听说过曾子的故事。 6.
【注释】 夷狄之孝十首:指《诗经·鲁颂·駉》中的“东夷之诗”中的十篇。东夷,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大连:指《诗经·鲁颂·閟宫》中的“周公东征,四国是畏”中的“大隧之中”的“大隧”,即墓地。此句用典意在讽刺周武王东征灭了商朝,却把商纣王和夏桀葬于同一个墓中,有悖于礼教。 少连:指春秋时吴国大夫季札。季札在鲁国观乐,听乐师奏《郐风》,感叹郑国的君主郑武公
【注释】 禽:鸟兽虫鱼类。 昆虫:泛指动物。 孝十首乌:指《礼记·祭法》所载,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皆有“宗庙之事”的祭祀,但只有天子可以称“孝”而祭祀其先祖、父母,其他诸候只能祭祀其祖先;诸侯可以祭其先王,卿大夫士只可以祭其祖先。这里借指诸侯以下的官吏。 好是鹤鸣阴,居然子和声。休云气所感,自是物之情。 注释: 好是:喜欢。 鹤鸣阴:比喻贤人隐逸在山林中。 居然:竟然。 子和声:指孔子的教化之声。
夷狄之孝十首东夷大连少连 不食至七日,能将礼自居。 既然严像设,亦复奠朝晡。 注释: 不食:不吃食物。 至:到达、到头。 七日:指丧期,为期七天。 能:能够、可以。 将:拿,持。 礼(wèi):礼仪、礼节。 自居:自己守丧,不吃东西也不出门。 严:严肃、庄重。 像设:祭祀用的器物。 又:又、另外。 奠朝晡(bó):祭奠早晚两顿饭,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赏析: 《夷狄之孝》是一首描写东夷族孝道的诗
注释: 东夷:古代对东方各族的统称,泛指少数民族。 大连少连:即少连,是东夷人。 三年不归寝:形容少连思念母亲的心切。 至性切于亲:至性指的是最真挚的感情,切于亲就是对母亲极为依恋和牵挂。 不信沙陀种:沙陀族是唐朝时的一个游牧民族,这里比喻少连不相信自己是少数民族出身。 还生如此人:还生的意思是重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少连虽然重生为汉人,但他依然保持了东夷人的纯朴和善良,没有忘记自己的本源。 赏析
禽兽昆虫之孝十首乌 乌,黑色,这里指代乌鸦。 虎狼不仁也,何乃谓之仁。 虎狼是残忍的动物,它们不会对父母有爱心,但人们却称它们为“仁”,这是不对的。 仁之于父子,父子亦相亲。 是指人对父母的爱。父子之间应该相亲相爱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李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诗人。他在这首诗中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那些自称孝子的人,表达了他对于虚伪的不满和对真实孝道的追求。 诗的第一句“夷狄之孝十首东夷大连少连”,这是直接点出主题,即孝道在夷狄(古代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中的体现。东夷是指中国古代东方地区的民族,而“大连”则是对东夷中某族的称呼。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夷狄的孝道表现在某些部落中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