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何
【注释】: 飞泉:指山涧飞流的泉水。落翠巘(yǎn):落在青翠的山崖上。爽籁(lài):清幽的箫声。寒空:冷清的空中。 【译文】: 山涧飞流的泉水落入青翠的山崖,清幽的箫声在冷清的天空中飘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飞泉落翠巘”,形象地描绘了飞流直下的泉水落入青翠的山崖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次句“爽籁生寒空”
注释与赏析: 其三 美人与月同色,客子折梅空断肠。 【注释与赏析】 美人:指女子。月:月亮。同色:颜色相同。 客子:游子。 折梅:摘梅花。梅是春天的使者,梅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暖花开之时,故有“折梅”之词。 空断肠:徒然伤心难过。因为诗人看到明月之下的女子和月亮的颜色一样,而自己却无法与她相伴。他只能独自去折梅花,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心中的伤感。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对方,希望她能过得快乐
【解析】 此为《赠别诗》。 贝阙琳宫紫雾深,凤皇仙乐尚愔愔。 贝阙琳宫是皇宫的美称,紫雾深是形容宫殿在紫色的烟雾中显得幽深迷离。“凤皇”即凤凰,这里指代皇帝或皇上。《汉书·西域传》记载:“凤皇、甘露降集其国”,所以“凤皇”也泛指吉祥之事。“仙乐”,指天上的音乐,这里指神仙的音乐。 鼎湖往事三千载,石笋青春一万寻。 传说汉武帝曾铸铜铸成三鼎,象征天地人,而鼎湖就是其中之一
咏华林书院 六阙旌门事若何,诸生常不绝弦歌。 鲤庭共禀诗书训,隐巷齐登俊造科。 宗族有光传孝弟,乡闾无讼化淳和。 芝兰子弟相薰习,金石交朋互切磋。 遥望楚江波迥急,却分庐阜影偏多。 题名石鼓围松桂,讲易高堂绕芰荷。 采药路从洪井出,买书船自孺亭过。 我惭已在瀛洲直,不得西山隐薜萝。 注释: - 六阙旌门事若何:指的是华林书院的六座门楼象征着国家的荣耀和稳定。 - 诸生常不绝弦歌
题石桥 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诗意解析: 《题石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诗作。首句“六月岩崖似九秋”通过季节的对比,强调了岩石的坚硬与岁月的沉淀。次句“兴公辞赋好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对文人墨客在此地留下的文化遗迹的留恋之情。接下来的诗句继续展开这一主题,描绘了杉树
张乐鱼龙侵岸听,赋诗贾客倚船看。 他年得第彤庭直,拜疏终求鄂渚官。 注释翻译: - 《诗一首》是宋代诗人孙何的作品。 - “张乐鱼龙入侵岸听”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面,人们在岸边欣赏音乐和舞蹈(张乐),鱼儿和龙在水中游动。 - “赋诗贾客倚船看”则展示了文人墨客在船上吟诗作对的景象,反映了当时文人雅集的风气。 - “他年得第彤庭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成功
注释: 1. 黄帝升天去不还,空留片石在人间。 2. 千寻杳杳撑红日,倚云乔木羽林闲。 3. 时人不信飞升路,辙迹龙髯竟可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黄帝升天后留下的一片石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传说的质疑和自己的想象。 首句“黄帝升天去不还”表达了诗人对黄帝升天的传说的怀疑,他认为黄帝并没有真的升天而去,而是留下了一片石头在人间
{"Poem title": "桐柏观", "Author": "孙何", "Translated text": "Three steps up to the jade altar, it reaches the sky. This is the 3rd level of immortals." "Flying birds may come sometimes, and kings do not
诗句释义: 第1首: - 薜荔无因挂一毫:形容事物或人没有理由或借口。 - 化工镌削亦应劳:指大自然的造化和人工的雕刻都应付出努力。 - 圭形直指明河落:比喻事物清晰明了,如同指南针一样指引方向。 - 桂影遥分涨海涛:指桂树的影子在海水中扩散开来,形象地描绘了海天一色的景色。 - 发地五千何足贵,去天三百未为高:表示事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数量,更在于它的意义和作用。 - 轩辕辙迹今犹在
【注释】 送弟:送给弟弟。 英秀森琳琅:英俊秀美的山林,像琳琅一样美丽。 既号诗书窟:又被称为诗歌和书的聚集地。 复称云水乡:又被称为如云如水的乡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先从武昌这个地名入手,以“古名地”概括之。武昌是古时鄂州治所,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地势险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晋太元二年,刘牢之率军北伐,在武昌之战中,大破苻坚大军,收复了大片失地,因而有“武昌古名地”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