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罗巾余麝,渍年时芳汗。写上香词泪珠满。料湘天骤暖,茉莉薰衣,新月下,人与花枝影乱。 罗巾:用丝织品制成的小方巾。麝:即麝香,一种动物香料;这里指代香气。 渍年时芳汗:浸透了一年的清香的汗水。渍,浸润。 写上香词泪珠满:写下了香词之后,泪水沾满了罗巾。 料湘天骤暖:料想湘江的天气骤然转暖,这里指天气转热。 茉莉薰衣:茉莉花的香气熏染了衣裳。 新月下,人与花枝影乱:新月之下,人影在花枝的阴影中晃动。
【注释】 ①笠泽:指会稽,在今浙江绍兴附近。②风标:指人的风度气度。③魏晋间人风韵:指魏晋时代的人物风度。④洛城秋信:指洛阳的秋风落叶之景。⑤玉雕私印:指孙权给张昭的玉玺。⑥玄真:张玄,东汉隐士,以“玄”为字。⑦鲈乡:指松江一带水乡。⑧传宣:皇帝传达诏旨。⑨洛城秋信:指洛阳城的秋色,即秋天的景象。⑩玉雕私印:指孙权封张昭为侯,赐给他的玉印。 鉴赏: 《渔父词》是一首写渔民生活情趣的作品
【注释】 ①《渔乐图》:石谷画。②张子同:字子同,号南野,元末明初人,工书善诗。③范蠡:春秋末楚国人,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自隐于陶,改名朱公。④严光:东汉时人,曾任光武帝的大臣,归隐富春山。⑤达官:指权贵。⑥鹭鸶:即鹭鸶鸟,形似鹤,羽毛洁白,嘴长而尖,脚小,腿瘦,善于游泳,善捕食鱼虾。⑦“月下”句:意谓在月色下收筒捕鱼。⑧樵青:樵夫,指打柴人。⑨淡墨轻烟:淡淡的水墨与淡淡的烟雾。⑩扫:收拾
【注释】 1、“闻戟传作此题”:据《宋史·艺文志》载,王令曾得赵昌《折枝图》,画一枝花,有蜂蝶绕其上。王令见后,因赋《折枝诗》。赵昌又以《折枝图》进御,徽宗大加赞赏,命赵昌将《折枝图》绘成《花鸟图》。王令对此十分不满,遂作此词。 2、“小如花叶样,欲寄朝云”:王令认为《花鸟图》的绘画手法太浅显,没有自己的风格。“朝云”,即云霞,这里代指《牡丹图》。 3、“叠作一封书”:意谓把《牡丹图》叠成一封书
折翼之魂,似银云一片,白藕花边随风摇曳。算起青灯下,五十三年,书丛里栩栩蘧蘧,见惯了这风风雨雨。 卷起罗袖底,又似桃花源里的苏杭,新买的聚头扇。关锁玉台之中,新诗咏成,徐郎在梦中偷看。 便雪案埋头过今生,料脉望、和卿也都情愿。 注释: 1. 折翼之魂:指诗人的诗歌创作。 2. 银云一片:比喻诗人的诗歌如同一片银云飘荡在空中。 3. 白藕花边:形容诗人的诗歌如同荷花旁边的白色荷叶一样清新自然。 4
【注释】 迟迟:指时光缓慢,时间过得很慢。 𠸢(bō):同“剥”,用刀剥皮。 烛底:蜡烛光下。 帷屏:屏风。 执拂:持拂尘。 椅妾:即“倚玉”,依偎在美人身边的女子。 玲珑镇相伴:形容女子体态窈窕、婀娜多姿的样子。 白荷花瓣:比喻美女的容颜如荷花般娇嫩美丽。 【赏析】 这首词以一位闺房中的女子为主人公。上片写她昼眠初醒,慵懒地拈起书卷阅读,而狂奴则在一旁爱恋嬉戏。下片写她手倦抛书
【注释】 檀奴:《世说新语·术解》:“王长史问谢太傅:‘桓宣武识人如何?’答曰:‘高情远致,超然独处。’”檀奴指晋王坦之妻殷仲堪。檀奴:檀香木做的美人。檀奴:檀香木制成的美人。檀:檀木。 茉莉钗:南朝齐谢惠连《拟嵇中散诗序》:“绿珠碎玉,茉莉白壁。”这里指美女的发髻。 鸾羞:传说鸾鸟有羞恶之心。《太平御览》引作鸾鸟“其羽色文采,犹若羞而掩面”。鉴鸾羞照影:以鉴鸾喻美妇。鉴:镜子。鸾:神鸟
柳阴阴处,恰黄鹂三请。为写司空那诗品。 词句释义:在杨柳成荫的地点,恰有几只黄莺在呼唤。是为了写司空图(即司空曙)那首诗的品评。 译文:《柳阴阴处》描绘了春日里柳树成荫的景象,“恰黄鹂三请”,黄莺在柳树下婉转地叫着,好像在邀请司空曙写他的诗品。 算词锋剪彩,心眼缫丝,才著就、大集江东香茗。 词句释义:计算着用词锋裁剪出美丽的色彩,用心思编织,终于写成了《大集江东香茗》。 译文
注释: 东风吹雨,洒楼扉寒透。遥望前山凭栏久。问春光、几许拂面飞花,是第一、翻■催诗佳候。 东风吹来细雨,打湿了楼门的窗户。远望前面那座山峰,我久久地凭栏凝望着它。询问春天的美景,有多少次被那飘飞的花瓣轻拂?这是第一个让我想到“春风”的好时机。 儿曹欢绕膝,少小心情,爱听伊哑劝觞酒。旧里数凭栏,此乐依稀,便在客、依然消受。问羁栖、剩有好时光,算这种闲吟,有人同否。 孩子们围坐在我周围欢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背诵,同时要注意理解诗词的意境及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取舍。本题要求考生赏析“种种悟空花”。 “种种”意为“众多、繁复”,这里指的是佛性(法性)的众多、繁复,即“种种悟空花”,指佛性的种种表现。悟空,佛教语,意译为觉、明、了悟,这里指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