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窗睡美,有诗魂一缕,摇曳云屏最深处。莫从风飘荡,任意东西,倩黄奶,试把轻狂约住。
小如花叶样,欲寄朝云,其奈芳期牡丹过。叠作一封书,付与嫏嬛,浑不怕、乌龙惊汝。
任游遍百城似穿花,待蝴蝶、归来漆园方寤。
【注释】
1、“闻戟传作此题”:据《宋史·艺文志》载,王令曾得赵昌《折枝图》,画一枝花,有蜂蝶绕其上。王令见后,因赋《折枝诗》。赵昌又以《折枝图》进御,徽宗大加赞赏,命赵昌将《折枝图》绘成《花鸟图》。王令对此十分不满,遂作此词。
2、“小如花叶样,欲寄朝云”:王令认为《花鸟图》的绘画手法太浅显,没有自己的风格。“朝云”,即云霞,这里代指《牡丹图》。
3、“叠作一封书”:意谓把《牡丹图》叠成一封书。“嫏嬛”,即仙女。
4、“任游遍百城似穿花”:意谓任凭他游遍百城,像穿花蝴蝶一样自由自在。
5、“漆园方寤”:王令曾在漆园(今河南洛阳市东)隐居多年,所以此处用漆园来比喻自己。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王令的咏物词之一,它通过咏写《牡丹图》,借物寓意,抒发了作者对封建专制和黑暗政治的憎恶,表现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全词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书窗睡美,有诗魂一缕,摇曳云屏最深处。” 开篇点出主题,“诗魂一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创作的钟情和执着追求,而“书窗睡美”则写出了他在创作过程中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写他的“诗魂”在云屏之中徘徊荡漾,既表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美的向往追求,也表现出他对自己艺术创作的高度自信。
第二部分:“小如花叶样,欲寄朝云。” 本词的下片由上片的景语转入抒情,从写景转向咏物,由抽象的艺术美转为具体的绘画作品《牡丹图》。“小如花叶样”,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牡丹图》的外形特征,“其奈芳期牡丹过”则是从感觉的角度写观者的感受。这里的“芳期牡丹过”是说观者看到《牡丹图》后,不禁想起真正的牡丹花开时的美丽景色,从而感到遗憾。而“叠作一封书”,则是指他将《牡丹图》叠起来,就像一封信一样,寄给仙女。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对于绘画艺术的欣赏,以及他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
第三部分:“任游遍百城似穿花,待蝴蝶、归来漆园方寤。” 这是全词的重点所在,也是诗人的主旨所在。在这里,诗人用“游遍百城似穿花”的形象语言,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和封建统治的蔑视和反抗情绪;而“蝴蝶归来漆园方寤”则是诗人的理想境界。蝴蝶归巢是旧中国农民的一种愿望;漆园是战国时期庄子所居住的地方;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清高脱俗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这首词通过对《牡丹图》的咏赞,抒发了诗人对封建专制和黑暗政治的憎恶,表现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