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高楼、万重烟水,风荷撩乱如许。
夕阳十刹今何在,打桨谩寻前浦。
芳草渡。
看水面、虹梁遥接天边路。
红墙又阻。
但忆得当时,云房雾阁,玉辇往来处。
西风起,内苑萧兰漫赋。
鸾肠无限悽楚。
春阴琼岛苔花涩,好把御题封护。
君且住。
看白塔。
当帘远出烟中树。
宫莺自语。
问昔日妆楼,珊钩反挂,阅尽几朝莫。
【注释】
买陂塘:在西湖边建造池塘,以引种荷花。
倚高楼:站在高楼上,俯瞰湖面。
万重烟水:指西湖四周的山水。
风荷:被风吹动的荷花。
夕阳十刹:指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
漫寻前浦(pǔ):随意地寻找前边的河浦(渡口)。
芳草渡,指钱塘江边。
虹梁:彩虹般的桥梁。
红墙:指西湖的西湖南岸。
内苑:皇帝的行宫。
萧兰:《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搴(qian)蕙桂兮湘中,纫秋兰以为佩”句,故称萧兰。
赋:作诗。
鸾肠:喻指心肠如凤凰般美丽、高洁。
春阴琼岛苔花:指春天的西湖景色,琼岛是西湖中的小岛;苔花为苔藓,常生于石上。
御题封护:指皇帝所赐的题额和碑记,加以保护。
君且住:请你暂且停留。
白塔:指雷峰塔。
帘:指亭子上的帘幕。
宫莺:宫廷里的黄莺鸟。
妆楼:女子梳妆用的楼台。
珊钩:珊瑚形的钩子。
莫:同“暮”,傍晚。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由眼前所见之景物,联想到历史上的名胜古迹,从而抒发出对往昔盛衰兴亡的感慨。此词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浑成,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起句写凭高临下之所见。“倚高楼,万重烟水,风荷撩乱如许。”三句点明地点,即倚高楼远眺。从这层意义上说,“倚高楼”是全篇的缘起。“风荷”二句写凭高所见之景:“夕阳十刹今何在,打桨谩寻前浦。”“斜日薄云”四字形容斜阳余晖照射下的水面,极富层次感。“十刹”,即雷峰塔。“谩寻前浦”,即胡乱寻找前边的河浦(渡口)。
过片“芳草渡。看水面、虹梁遥接天边路。”这三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芳草渡”,即钱塘江边。“看水面、虹梁遥接天边路”,既写出了作者登楼眺望所见的美景,又引出下文的历史联想。
过片后,词人进一步抒写了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红墙又阻。但忆得当时,云房雾阁,玉辇往来处。”这三句写自己登高时的感受和联想。“红墙”,指雷峰塔。“但忆得”四字,道出了词人所思的是当年的情景。当年这里曾是何等热闹繁华的地方!可是今日却只有断壁残垣,令人怅惘不已。“云房雾阁”,形容当年的西湖风景之美,如同仙境一般。“玉辇”,代指帝王,这里暗含着西湖曾是皇帝游玩之地之意。“来往处”三字,既写出了昔日西湖游人的拥挤情况,又暗示了西湖风光的美好,以及与西湖相关的人们生活富裕、心情舒畅的情形。
“西风起,内苑萧兰漫赋。”这两句由眼前所见之景而转入历史联想。“内苑”,即皇城,这里借指西湖所在的杭州城。“西风起”,是指秋风来临的意思。“萧兰漫赋”句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搴(qian)蕙桂兮湘中,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萧兰泛指兰花。这句意思是说,秋风萧瑟,吹动了萧飒的兰花,不禁使人想起当年西湖边的种种往事来。“赋”字,在这里有“吟咏”、“吟叹”的意思。
过片后,词人进一步抒怀伤古。“鸾肠无限悽楚。春阴琼岛苔花涩,好把御题封护。”这三句是写自己登高时的感触和联想。“鸾肠”,比喻心肠如鸾凤般美丽高洁。“春阴”,指春天的西湖景色。“琼岛”,是西湖中的一个小岛。“苔花”,是苔藓,常生在岩石上。“涩”,是粗糙之意。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的心情像美丽的鸾凤一样美好高洁,但我所看到的西湖景色却已变得十分荒凉,甚至有些丑陋粗糙,因此我只好把当年皇帝所赐的题额和碑记,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这几句既是词人登高时所见所感,又是他内心真实的流露,感情非常真挚深沉。
最后三句是全词的总结性句子,它概括了以上所有内容。“君且住,看白塔,当帘远出烟中树。”这三句意思是说:请你暂且留步,让我为你细细观赏那矗立在远处烟雾中的白塔吧。
这首词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词人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对西湖周围景观的描写和对往日西湖风光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因西湖美景而引发的无限遐想和感慨。全词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