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笠泽,不同时堪恨。休道风标后来俊。看橛头艇子,长系桃柯,可也有、魏晋间人风韵。
斜风吹细雨,了不须归,何况月明晚波定。一世住鲈乡,饱饭莼菰,浑不识、洛城秋信。便天子、传宣不呼名,把生谥玄真,玉雕私印。
【注释】
①笠泽:指会稽,在今浙江绍兴附近。②风标:指人的风度气度。③魏晋间人风韵:指魏晋时代的人物风度。④洛城秋信:指洛阳的秋风落叶之景。⑤玉雕私印:指孙权给张昭的玉玺。⑥玄真:张玄,东汉隐士,以“玄”为字。⑦鲈乡:指松江一带水乡。⑧传宣:皇帝传达诏旨。⑨洛城秋信:指洛阳城的秋色,即秋天的景象。⑩玉雕私印:指孙权封张昭为侯,赐给他的玉印。
鉴赏:
《渔父词》是一首写渔民生活情趣的作品,全词通过描写渔人的生活来表现他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境界,语言平易浅近,形象鲜明生动,风格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上片起首两句,写渔人自比于古人。他们不追求名利,不求高官显职,只求过一种清贫简朴的生活。“三高”,是说他们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高雅的情操,高明的本领。“不同时”,是说他们的志趣不同,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堪恨”二字,既点出了他们的不同志趣,又表明了对他们的惋惜之情。“休道”,就是不要说的意思。“风标”是指人的风度气度。“后”是指后代或较晚的人。“魏晋间人风韵”,是说他们有魏晋时代人物的风度和气韵。“看”是动词,意思是看着。“橛头艇子”是说他们乘坐的小舟,形状像橛头一样尖细。“桃柯”是树枝,用来比喻小舟。“可也”,是表示肯定的语气词。“魏晋间人风韵”句下,用一“看”字,说明渔人的船虽然不像魏晋时代的那样大,但同样有魏晋时代的人们所具有的风度和气韵。
中片两句,写渔人对生活的热爱。“斜风吹细雨”,是说渔人乘着小船在风雨中飘摇而行,“了不须归”,是说渔人并不急于回家,因为他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何况月明晚波定”,意思是说渔人在明月照耀下,晚潮已退,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在船上休息了。“世住鲈乡”,是说渔人在家乡过着清贫而快乐的生活。“饱饭莼菰”,是说渔人在船上吃着莼菜和菱角之类的食物,吃饱喝足后便感到十分满足。“浑不识、洛城秋信”,是说渔人虽然生活在江南,但他对北方洛阳的秋季景色却一点也不了解。“便天子、传宣不呼名,把生谥玄真,玉雕私印”,意思是说即使天子亲自传达圣旨召见,也不叫渔人的名字,只给他一个死后的谥号“玄真”,并赐予他玉玺一枚作为纪念。
下片五句,写渔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境界。“便天子、传宣不呼名”,这五句话的意思是说渔人虽然被天子召见,却不叫他的名字,这是说他不愿意做官。“把生谥玄真”,是说渔人死后朝廷赐给他死后的谥号“玄真”。这个谥号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玉雕私印”中的“玉”是指他的玉玺。这五句话的意思是说渔人虽然得到朝廷的厚待,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不愿做官。“鲈乡”、“洛城”两句,是说渔人虽然生活在江南,但对京都洛阳的秋季景色却一点也不了解,这说明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全词从正面刻画出一个淡薄功名、不慕荣利的隐逸之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人格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