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解析】 题干要求对“洞仙歌·秋意”逐句解释词句,并结合内容赏析。考生要注意理解全词的内容和结构特点,然后逐句翻译,并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答案】 译文:月上梧桐树,玉阶初静。露水滴滴,寒意逼人。凄清的秋声,几阵鸿雁叫声从天而降,声未断,凤帏已秋冷。隔着帘子看银河转,河鼓星无情,只有月亮陪伴着孤单的人。低声问它:“你可记得当年,你与牛郎织女在天上时,曾几回被天河隔断?”但只取半边罗衣
【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寿山石慢”、“醉蓬莱”等。此调有双调、小令两种词格。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小令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惊雷:指霹雳声。 皇天怒发:指天空雷电交加。 屡震今年暑:多次使今年的炎热受到冲击。 騃童弱女:幼小的儿童女子。 急走狂号:急忙地奔走呼号。 英雄也:也,助词,无实意,与下文的“不觉”同义。 失箸(chí):失去筷子。 厉风:猛烈的风。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柔桑摘后,棵奚奴侵晓。 - 早晨,柔桑刚被采摘完毕(摘),小奚奴(即小僮)就开始忙碌了。 饭罢移锄治春草。 - 吃完饭后,放下碗筷,拿起锄头除去春天的野草。 正泥新弱雨,所向无坚,同击槁、动值于时宜早。 - 正当泥土湿润而柔弱,细密的春雨刚刚降临
让我们逐一解读这首诗: 洞仙歌·李佳实拉赵友石花醵(壬午) 诗句 1. 花间莺舌 - 形容莺鸟的叫声清脆悦耳。 2. 是美人教就 - 意为莺的鸣声是由美人教会的。 3. 窗外绵蛮语清昼 - 描述窗外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在宁静的白日里。 4. 道东风、容易吹过闲春,苍苔上,明日落红如绣 - 暗示春天已经过去,而春风很容易地吹过了这个悠闲的季节,留下了美丽的景色。 5. 浮生潦倒足,不至疏狂
这首诗是一首词,由黄后溪作词。全词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让我们来解读诗句:“浸天凉影,见楼台翻倒。斜红日,低涵照。怪鱼行不度、龙睡乍惊,都错讶,人在水宫游眺。” “浸天凉影,见楼台翻倒”:这句话描述了天空被太阳照射的景象,楼台仿佛在水中一样,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斜红日,低涵照”:这里描绘了斜阳的景象,夕阳的余辉洒在江面上,使得江面显得更加美丽。
洞仙歌 赠仁和令张玉甲(壬午) 【注释】: 湖光可掬:湖水清澈,泛着波光。 正秋光澄绿:正好是秋天的光景。 折得荷花香不俗:折得荷花,香气并不显得俗气。 西风吹满:被西方的秋风吹满了湖面。 万亩黄云:一望无际的黄色稻田,像白云一样。 烽火无惊:战火已经平息,不再有惊慌。 啼禽在修竹:鸟儿在修长的竹林中啼叫。 涌金门外、月如何:涌金门外的月亮是什么样子? 七夕后、银河先复:七夕节后,银河先亮起来。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重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客中今日,恰江南端午。 - 注释: “客中”指的是作者自己身处异乡他乡,“今日”表示当前时刻。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度过端午节的情景。端午节是一个关于纪念屈原的节日,但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提及屈原
【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 孟蜀宫词,是北宋诗人、文学家苏东坡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任成都知府期间所写。苏轼的《洞仙歌·次坡公孟蜀宫词韵》是一首以咏叹花蕊夫人为主题的词,表达了作者对花蕊夫人才情和美貌的赞美。 壬午: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摩诃香汗:指花蕊夫人的体香。 吴笺:指吴地制作的宣纸。 花蕊夫人:唐僖宗时入蜀为贵妃,后死于蜀,人称花蕊夫人。 摩挲:轻抚,触摸。 风露
【译文】 山峰陡峭秀丽,长云中生长着瑶草。 一群鹿生气勃勃,奇异罕见。 想嵩山、少室山曾伴随松乔仙人,踏遍白石苍苔。 逸人尘外趣,医凤骖鸾,梦想上瀛洲历蓬岛。 突然看到这山中,就对烟霞,高兴地约定,长期为朋友。 为借问仙翁在何处,愿同往跟随他,遍窥岩岫。 【注释】 舍后:指隐居之处。 群鹿:多只鹿聚集在一起。甡甡(shēn):众多。怪希有:非常稀有。 嵩阳:指嵩山。少室:指少室山。曾伴:曾与…
【注释】 1.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寿星明”、“碧云麰”等。双调,九十八字,前阕九句五仄韵,后阕十一句六仄韵。 2. 自寿:作者为自己所写的祝寿词。 3. 娄江:今浙江绍兴县南的一条河流。 4. 一碧动鲈鱼佳兴:一片碧绿的颜色使鲈鱼的美味更加诱人,鲈鱼是江南一带的名产。 5. 浩荡:宽广的样子。 6. 鸥波:指江河湖海中的波浪。放烟艇:泛舟水上。 7. 过溪桥:经过溪水的桥。十里香稻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