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今日,恰江南端午。
数点弄晴梅子雨。
正清溪、华屋长昼初筵,呈画扇,更有香芦角黍。
鼕鼕催羯鼓,燕燕莺莺,当面盈盈试歌舞。
故事杳难寻、天上佳期,人传道、牛郎织女。
待罗袖、明朝酒消痕,记玉臂、凝香彩丝双缕。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重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客中今日,恰江南端午。

  • 注释: “客中”指的是作者自己身处异乡他乡,“今日”表示当前时刻。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度过端午节的情景。端午节是一个关于纪念屈原的节日,但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提及屈原,而是通过“恰江南端午”这样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与家乡不同的节日氛围。

第二句:数点弄晴梅子雨。

  • 注释: “数点”指的是零星的雨滴,“弄晴”是指天气转晴。“梅子雨”是一种特定的降雨形式,通常出现在夏季,因为梅子成熟后脱落,会带动空气中的水滴形成雨。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端午时节特有的雨景,即梅子雨,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因为人们在雨中欢聚。

第三句:正清溪、华屋长昼初筵,呈画扇,更有香芦角黍。

  • 注释: “清溪”指清澈的小溪,“华屋”指的是华丽的房屋。“长昼初筵”指的是白天的时间刚刚开始,人们开始设宴庆祝。“呈画扇”指的是用画扇来装饰宴席,而“香芦角黍”则指的是用芦苇和黍米制成的食物。
  •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端午节的宴席场景,包括清凉的小溪、华丽的房屋、白天的宴会以及精致的餐具和食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端午节的独特氛围。

第四句:鼕鼕催羯鼓,燕燕莺莺,当面盈盈试歌舞。

  • 注释: “鼕鼕”指的是鼓声,“羯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燕燕莺莺”形容鸟鸣声悦耳动听。“盈盈”形容舞姿优美。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端午节夜晚的热闹景象,鼓声、鸟鸣和舞蹈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这里的“盈盈”可能是指舞蹈动作优美,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第五句:故事杳难寻、天上佳期,人传道、牛郎织女。

  • 注释: “故事”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故事,“杳难寻”意味着这个故事难以寻找或者难以理解。“天上佳期”指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时光。“人传道”表示这是由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 赏析: 这句诗可能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即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每年的七夕节相会一次,成为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代表之一。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这个传说的怀念和向往。

第六句:待罗袖、明朝酒消痕,记玉臂、凝香彩丝双缕。

  • 注释: “罗袖”指的是女性的衣服袖子,“明朝”表示明天。“玉臂”指的是女性的手臂,“凝香彩丝双缕”指的是用彩色丝线编织成的美丽图案。
  • 赏析: 这句诗似乎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作者希望在明天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就像用彩丝编成的双缕一样美丽。这也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整首诗以端午节为主题,通过对节日习俗、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和珍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情感的抒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